内蒙古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的影响

被引:65
作者
江凌 [1 ,2 ]
肖燚 [1 ]
饶恩明 [1 ,2 ]
王莉雁 [1 ,2 ]
欧阳志云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LUCC(土地利用变化); RWEQ(修正风蚀方程); 防风固沙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88 [沙地、沙漠地];
学科分类号
0910 ;
摘要
土壤风蚀是内蒙古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在对内蒙古2000年到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内蒙古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以RWEQ模型估算了内蒙古2000年和2010年的固沙物质量,采用空间统计分析评估了固沙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以城镇高速发展、草地和湿地面积锐减、林地灌丛有所恢复以及荒漠环境改善为主要特征。(2)2000—2010的十年间内蒙古固沙物质总量增长了17.75%,草地总面积虽有所降低,但是部分区域草地覆盖度的上升增强了草地固沙能力,而林地的固沙物质量则由于农田、草地改为林地的短期内地表保护力的下降而有所降低。(3)十年间农田退耕还草、荒漠环境的改善、草地质量提高等土地利用变化方式有益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使生态防风固沙功能得以增强,造成固沙物质量提高了约0.25亿t。(4)农田开垦、城镇发展、荒漠化发展、湿地萎缩以及草地的退化等土地利用变化会使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下降,累计造成的固沙物质量的减少总量约为0.19亿t。从十年间综合来看,内蒙古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固沙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是尚存在城镇发展过快、草地湿地转化压力过大、草地退化、荒漠化对固沙功能的弱化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工作中予以改进以进一步增强区域固沙功能,构建北方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引用
收藏
页码:3734 / 374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31]   草原荒漠化的历史反思:发展的文化维度 [J].
恩和 .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02) :3-9
[32]   沙尘天气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范围与强度分析 [J].
康晓风 ;
张建辉 ;
刘红辉 .
资源科学, 2002, (04) :1-4
[33]   沙化草地春季禁牧研究初报 [J].
李青丰 ;
李福生 ;
斯日古楞 ;
段新乔 .
中国草地, 2001, (05) :42-47
[34]   风沙移动与植物生物量的关系以及植物固沙能力研究(英文) [J].
董鸣 .
植物学报, 2001, (09) :979-982
[35]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J].
叶笃正 ;
丑纪范 ;
刘纪远 ;
张增祥 ;
王一谋 ;
周自江 ;
鞠洪波 ;
黄签 .
地理学报, 2000, (05) :513-521
[36]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 [J].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苗鸿 .
生态学报, 1999, (05) :19-25
[37]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J].
李博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6)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