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其他几种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14
作者
叶桂云 [1 ]
胡望平 [2 ]
张忠源 [1 ]
池细俤 [1 ]
林小晶 [1 ]
机构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生化科
关键词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糖尿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7.1 [糖尿病]; R543 [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DM)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及动脉硬化指数(AI)和血脂综合指数(LCI)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24例2型DM患者和111名正常对照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DL-C等,计算LDL-C、AIP、LDL-C/HDL-C比值、AI和LCI。将2型DM患者分为HDL-C<0.91mmol/L及HDL-C≥0.91mmol/L2组进行分析。结果2型DM组的AIP、AI和LC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AIP值最高,AI次之。2型DM患者HDL-C<0.91mmol/L组的AIP、AI、LDL-C/HDL-C比值均高于HDL-C≥0.91mmol/L组(P<0.001),AIP的升高较明显。2型DM血脂升高组调脂前后AIP差异明显(P<0.001)。结论比较AIP和其他3种指数,以AIP差异最明显。AIP是反映2型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最有判断价值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63 / 6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肥胖儿童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陈瑶
    李倩
    汪翼
    李燕
    王玉林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 (11) : 865 - 866
  •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对血脂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曹雪霞
    王立
    [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6, (01) : 90 - 91
  • [3]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log[TG/HDL-C])对评价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探讨
    王小林
    胡晓舟
    张捷
    [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 (05) : 86 - 88
  • [4] 高水平的纤维蛋白原与LDL/HDL比值对冠脉风险的联合评估价值探讨
    刘梅颜
    胡大一
    杨绍辉
    刘如辉
    刘文红
    [J]. 中国医刊, 2004, (11) : 22 - 24
  • [5]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胡耀敏
    田浩明
    刘瑞
    陈香
    [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05) : 696 - 698+707
  • [6] 血脂综合指数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尹博英
    席志梅
    陈首英
    魏若晶
    [J]. 临床内科杂志, 2004, (09) : 633 - 634
  • [7] 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周光悦
    [J]. 广西医学, 2000, (02) : 260 - 261
  • [8]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方圻
    王钟林
    宁田海
    邵耕
    陈在嘉
    陆宗良
    李健斋
    林传骧
    周北凡
    诸骏仁
    诸永康
    陶萍
    陶寿淇
    龚兰生
    顾复生
    游凯
    戴玉华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7, (03) : 10+12+14+11+13 - 10+12+14+11+13
  • [9] 尸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生前血脂水平的相关分析
    李健斋
    陈曼丽
    马正中
    贺承松
    褚德发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 (04) : 39 - 42
  • [10] Chromium Picolinate and Biotin Combination Reduces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 Jeff Geohas,Anne Daly,Vijaya Juturu,Manley Finch,James R. Komorowski.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 . 200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