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11
作者
:
朱清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朱清香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戚佳
刘志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志坚
机构
:
[1]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来源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9年
/ 18期
关键词
:
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64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科分类号
:
040102 ;
摘要
:
本文对2006年以来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分析了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思考
[J].
王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王强
;
武振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武振华
.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03)
:50
-51
[2]
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基础及走向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史静寰
.
现代大学教育,
2008,
(01)
:62
-68+111
[3]
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J].
王应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王应解
.
中国高教研究,
2007,
(11)
:91
-93
[4]
关注学科专业调整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J].
马陆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
马陆亭
.
中国高等教育,
2007,
(Z2)
:12
-14+20
[5]
发挥多学科优势 培养复合型人才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畅
.
北京教育(高教),
2007,
(03)
:40
-42
[6]
以人为本、目标多样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韩响玲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海澜
;
陈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教务处办公室
陈志刚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06)
:97
-98
[7]
文史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在反思中求突破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牛宏宝
.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9)
:30
-31+64
[8]
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
徐兆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徐兆仁
.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7)
:22
-24
[9]
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N]. 中国教育报. 2007 (001)
←
1
→
共 9 条
[1]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思考
[J].
王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王强
;
武振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武振华
.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03)
:50
-51
[2]
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基础及走向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史静寰
.
现代大学教育,
2008,
(01)
:62
-68+111
[3]
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J].
王应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王应解
.
中国高教研究,
2007,
(11)
:91
-93
[4]
关注学科专业调整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J].
马陆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
马陆亭
.
中国高等教育,
2007,
(Z2)
:12
-14+20
[5]
发挥多学科优势 培养复合型人才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畅
.
北京教育(高教),
2007,
(03)
:40
-42
[6]
以人为本、目标多样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韩响玲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海澜
;
陈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教务处办公室
陈志刚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06)
:97
-98
[7]
文史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在反思中求突破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牛宏宝
.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9)
:30
-31+64
[8]
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
徐兆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徐兆仁
.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7)
:22
-24
[9]
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N]. 中国教育报. 2007 (00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