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滨海湿地CH4排放通量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王蒙
吴明
邵学新
盛宣才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杭州湾湿地; CH4排放通量; CH4产生潜力; 土壤;
D O I
10.13758/j.cnki.tr.2014.06.006
中图分类号
S154.1 [土壤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13年4—9月,利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杭州湾裸滩湿地、海三棱藨草湿地、芦苇湿地和互花米草湿地CH4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并利用室内厌氧培养法测定了0~30 cm深度的土壤CH4产生潜力。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裸滩湿地表现为CH4的吸收源,CH4排放通量春季高、夏季低;海三棱藨草湿地、芦苇湿地和互花米草湿地表现为CH4的排放源,CH4排放通量均呈现夏季高、春秋季低的季节变化。平均CH4排放通量表现为:互花米草湿地(1.589 mg/(m2·h))>芦苇湿地(0.722 mg/(m2·h))>海三棱藨草湿地(0.218 mg/(m2·h))>裸滩湿地(–0.068 mg/(m2·h)),互花米草湿地各月CH4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湿地。0~30 cm深度平均土壤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互花米草湿地(0.050μg/(g·d)>芦苇湿地(0.042μg/(g·d))>裸滩湿地(0.030μg/(g·d)>海三棱藨草湿地(0.027μg/(g·d)),互花米草湿地各土层CH4产生潜力显著高于其他湿地(除0~5 cm外)。裸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没有明显的空间垂直变化趋势,CH4产生潜力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0~20 cm和5~10 cm土层。其他3类湿地0~5 cm土层的CH4产生潜力最大,土壤CH4产生潜力整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海三棱藨草湿地和芦苇湿地5~10 cm土层的CH4产生潜力最小,互花米草湿地20~30 cm土层的CH4产生潜力最小。土壤p H、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对CH4排放通量有显著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003 / 10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氮输入响应的初步研究 [J].
姜欢欢 ;
孙志高 ;
王玲玲 ;
孙万龙 ;
孙文广 ;
宋红丽 .
湿地科学, 2012, (04) :451-458
[2]  
扎龙芦苇湿地生长季的甲烷排放通量[J]. 黄璞祎,于洪贤,柴龙会,柴方营,张万峰.应用生态学报. 2011(05)
[3]   崇明东滩湿地CO2、CH4和N2O排放的时空差异 [J].
汪青 ;
刘敏 ;
侯立军 ;
程书波 .
地理研究, 2010, 29 (05) :935-946
[4]   闽江河口芦苇潮汐湿地甲烷通量及主要影响因子 [J].
仝川 ;
曾从盛 ;
王维奇 ;
闫宗平 ;
杨红玉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1) :207-216
[5]   水稻土CH4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J].
徐华 ;
蔡祖聪 ;
八木一行 .
土壤学报, 2008, (01) :98-104
[6]   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李海防 ;
夏汉平 ;
熊燕梅 ;
张杏锋 .
生态环境, 2007, (06) :1781-1788
[7]   湿地甲烷的产生、氧化及排放通量研究进展 [J].
陈槐 ;
周舜 ;
吴宁 ;
王艳芬 ;
罗鹏 ;
石福孙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 (05) :726-733
[8]   维管植物对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 [J].
段晓男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生态学报, 2005, (12) :3375-3382
[9]   三江平原湿地CH排放通量研究 [J].
郝庆菊 ;
王跃思 ;
宋长春 ;
刘广仁 ;
王毅勇 ;
王明星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3) :194-199
[10]   黑土稻田CH4与N2O排放及减排措施研究 [J].
岳进 ;
梁巍 ;
吴杰 ;
史奕 ;
黄国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201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