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优化栽培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氮素吸收和运转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邵锦震
孙昌璜
机构
[1] 湖北师范学院生物学系
[2]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 黄石
[3] 芜湖
关键词
蛋白质含量; 基本苗; 小麦; 麦类作物; 优化栽培; 籽粒产量; 旗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高肥宽行稀播”优化栽培技术,小麦苗期根系NO3(-)—N含量比传统栽培增加212.1%—406.8%,地上部全氮含量提高1.9%—6.0%;后期群体内光照改善,功能叶片硝态氮积累比传统栽培高2.56—45.38ug/g·d·w,旗叶、倒二叶硝酸还原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旗叶氨基氮含量增加0.057—1.058mgN/g·d·w,氮素转移率也高于传统栽培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基本苗2—8万/亩的情况下,比传统栽培增加6%—15%(相对值),蛋白质产量增加14%—38%。
引用
收藏
页码:366 / 3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小麦高产优质栽培途径的研究 [J].
孙昌璜 ;
杨贤彬 ;
顾也萍 ;
肖本如 ;
柏新付 ;
邵锦震 ;
谷丽萍 ;
吴晓东 .
中国农学通报, 1989, (04) :33-34+13
[2]   小麦高产栽培途径的理论与实践 [J].
孙昌璜 ;
凌俊 .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03) :9-15
[3]   论粮食作物的品质育种 [J].
李宗智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84, (01)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