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施有机肥对稻田田面水磷素形态和径流流失量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金熠 [1 ]
梁新强 [1 ]
刘于 [2 ]
赵越 [1 ]
张翼翔 [1 ]
朱武康 [1 ]
田光明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胶体; 径流; 磷形态; 田面水; 31P核磁共振;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5.04.009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选取浙江省嘉兴市双桥农场的稻田开展田间试验,结合降雨等自然条件研究增施有机肥对稻田田面水中不同粒径磷素的浓度和磷素径流流失量的影响,并利用液态磷核磁共振(31 P NMR)技术对施肥前、后1d田面水中磷素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稻田田面水中总磷(TP)的浓度,施肥后第1天迅速达到峰值:高(M3)、中(M2)、低(M1)3种施肥量处理的田面水TP浓度(8.37~17.77mg/L)分别是不施肥处理(ck)的18.6,32.8,39.5倍。施肥后前5d田面水TP浓度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TP、溶解态磷(DP)和胶体态磷(Pcoll)的浓度变化规律相同,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3种施肥处理中DP占TP的百分比波动较大(25%80%),总体呈现随时间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Pcoll占TP的百分比稳定在9%22%。31P NMR谱检测结果表明,施肥前、后1d田面水中磷素主要的赋存形态是正磷酸盐(占TP的88%96%),磷酸单酯次之(占TP的4%11%);在施肥后第1天,正磷酸盐所占比例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磷酸单酯所占比例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减少;磷酸二酯和聚磷酸盐的含量较少,增施有机肥对两者的影响不大。稻田TP径流流失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值(0.983kg/hm2)出现在M3处理下;M1,M2,M3处理下的TP径流流失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磷素径流流失率均不超过当季施磷总量的2%。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土壤类型及施磷水平的水稻田面水磷素浓度变化规律 [J].
傅朝栋 ;
梁新强 ;
赵越 ;
朱思睿 ;
宋清川 ;
宋泉欣 .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 (04) :7-12
[2]   施用猪粪有机肥对稻麦两熟农田稻季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J].
郭智 ;
周炜 ;
陈留根 ;
郑建初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3, (06) :21-25+61
[3]   有机肥控制稻田氮磷流失风险效果初步研究 [J].
吴美玲 ;
张绍荣 ;
龙国 ;
田晋文 ;
张崇玉 .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18) :4328-4332
[4]   施磷对太湖流域水稻田磷素径流流失形态的影响 [J].
杨丽霞 ;
杨桂山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5) :31-34
[5]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对水稻的增产作用 [J].
刘家龙 ;
李秀玲 ;
翁德强 ;
盛建 ;
王宏光 ;
汤剑平 ;
钱建龙 ;
曹玲珍 ;
何正明 .
上海农业学报, 2009, 25 (02) :115-118
[6]   缺磷型稻田土壤施磷增产效应及土壤磷素肥力状况的研究 [J].
谢坚 ;
郑圣先 ;
廖育林 ;
鲁艳红 ;
向艳文 ;
聂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03) :147-154
[7]   紫色水稻土磷素动态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J].
李学平 ;
石孝均 .
环境科学, 2008, (02) :2434-2439
[8]   浙江水稻种植制的变化与种植区划 [J].
朱德峰 ;
陈惠哲 ;
章秀福 ;
林贤青 ;
张玉屏 .
浙江农业学报, 2007, (06) :423-426
[9]   施用有机肥对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田磷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J].
纪雄辉 ;
郑圣先 ;
刘强 ;
鲁艳红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283-287
[10]   天然降雨条件下水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J].
梁新强 ;
田光明 ;
李华 ;
陈英旭 ;
朱松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1)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