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跨地区转移与留抵退税负担机制研究

被引:48
作者
刘怡 [1 ]
耿纯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增值税; 税收转移; 留抵退税; 负担机制;
D O I
10.19376/j.cnki.cn11-1011/f.2020.10.005
中图分类号
F812.42 [税收];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增值税的间接税特性及其销项减进项的计征方法决定了在商品交易中,税收收入归属于每一环节的销售地,而交易产生的进项不断向购买地转移。这导致在跨地区贸易的情况下,若购买方企业申请留抵退税,由企业所在地负担退税会出现征税地与退税地不一致。2019年9月国务院规定将留抵退税的地方负担部分由企业所在地全部负担调整为企业所在地先负担15%并垫付其余35%,垫付部分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税分享额占比均衡分担。新的负担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所在地的退税负担,但并未根本解决增值税跨地区转移带来的征税地和退税地不一致的问题。本文对部分省份省以下留抵退税负担机制进行梳理,并通过典型企业详细的增值税进项构成,评估当前留抵退税负担机制下增值税跨地区转移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借鉴欧盟企业跨境增值税退税的作法,从改革征管制度、调整增值税地区间分享原则等角度,提出协调增值税税款征收、分享与退税政策的调整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增值税进项留抵、现金流挤占与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基于2015税源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J].
解洪涛 ;
张建顺 ;
王伟域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9, (09) :3-12
[2]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J].
何杨 ;
邓粞元 ;
朱云轩 .
财政研究, 2019, (05) :104-117
[3]   制造业增值税留抵税额的分布、影响及政策建议——基于A省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J].
卢雄标 ;
童锦治 ;
苏国灿 .
税务研究, 2018, (11) :53-59
[4]   增值税留抵规模、分布及成本估算 [J].
刘怡 ;
耿纯 .
税务研究, 2018, (03) :28-36
[5]   增值税抵扣制度:发达国家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J].
王蔚 ;
樊勇 ;
蔡杨 .
税务与经济, 2016, (05) :77-81
[6]   增值税留抵税额六种情形下的会计处理 [J].
杨纪红 .
国际商务财会, 2016, (06) :30-33
[7]   有关“营改增”一般纳税人挂账留抵税额会计处理的探讨 [J].
时超萍 ;
龙海燕 .
注册税务师, 2013, (12) :34-35
[8]   增值税期末留抵会计核算分析 [J].
徐秀清 .
财会月刊, 2009, (23) :53-54
[9]   关于增值税留抵税金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J].
王燕 ;
岳青松 .
税收与企业, 2000, (12) :33-34
[10]  
“营改增”后,留抵税额如何处理[N]. 杨臻.中国税务报. 2012 (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