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与非正规就业增长:一个基于经验与概念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30
作者
郭为 [1 ]
秦宇 [2 ]
黄卫东 [3 ]
余琴 [1 ]
机构
[1] 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与会展管理系
[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
[3] 青岛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旅游; 新业态; 非正规就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120203 ;
摘要
旅游新业态是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的融合。旅游产业融合催生了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是旅游非正规就业增长的源泉。文章实地调研了以新业态形式运作的酒店、旅行社和景点景区,发现旅游非正规就业在不同行业中普遍存在。为了验证这个假说,向前述三类不同的旅游企业发放了300份问卷,利用问卷形成的构念构建了一个经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发现,旅游产业融合通过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影响非正规就业。文章的核心观点有三个:第一,旅游产业融合催生了新业态,旅游新业态可以通过非正规就业带动就业总量增长。第二,旅游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各自单独并不影响非正规就业,它通过与经济景气度和企业成本交互作用对非正规就业产生影响。旅游经营形态既独立影响非正规就业,同时也和经济环境和企业成本交互作用影响非正规就业。第三,经营形态是旅游非正规就业的核心,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在5%水平上显著影响非正规就业。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政府部门应该重视旅游领域出现的各种新业态,新业态可能会改变就业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31]   旅游新业态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J].
汪燕 ;
李东和 .
科技和产业, 2011, 11 (06) :9-12+65
[32]   旅游产业融合的几个基本论断 [J].
张辉 ;
黄雪莹 .
旅游学刊, 2011, 26 (04) :5-6
[33]   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 [J].
张凌云 .
旅游学刊, 2011, 26 (04) :6-7
[34]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动因、路径、障碍及机制 [J].
何建民 .
旅游学刊, 2011, 26 (04) :8-9
[35]   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 [J].
程锦 ;
陆林 ;
朱付彪 .
旅游学刊, 2011, 26 (04) :13-19
[36]   基于生态内生化的旅游新业态的体系构建与规制研究 [J].
郭旸 ;
沈涵 .
生态经济, 2011, (04) :120-122+129
[37]   旅游非正式部门及其就业——自我就业的研究综述 [J].
王丽 ;
郭为 ;
陈枝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32 (09) :41-48+27
[38]   旅游新业态的“新”意探析 [J].
杨玲玲 ;
魏小安 .
资源与产业, 2009, 11 (06) :135-138
[39]   旅游投诉、游客评价与服务质量的改进 [J].
郭为 ;
陈枝 ;
王丽 .
旅游论坛, 2009, 2 (06) :812-818
[40]   北京旅游就业研究及修正计算 [J].
厉新建 .
旅游学刊, 2009, 24 (03)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