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基于景观格局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被引:42
作者:
于君宝
[1
]
王永丽
[2
]
董洪芳
[1
,3
]
王雪宏
[1
,3
]
栗云召
[1
,3
]
周迪
[1
,3
]
高永军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滨海湿地生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2] 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and Coastal Sciences,Louisiana State
来源:
关键词:
景观类型;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滨海湿地;
现代黄河三角洲;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3.01.006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0年和2009年的TM影像数据,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9种景观类型。利用ArcGIS9.3软件,依据2009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GPS土壤定点采样点的理化分析数据,计算出土壤有机碳密度,并进行空间插值,结合各景观类型分布面积,估算表层(0~30cm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研究区的总面积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为0.73~4.25kg/m2;2000年和2009年的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43×106t和3.17×106t。各景观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随着其面积的变化而变化,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景观类型是滩涂、灌草地、农田和盐田养殖池,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和限制人类活动、保护表层土壤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碳库的持续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