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辅助办案与量刑规范化的实现路径

被引:11
作者
张勇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辅助办案; 规范量刑; 司法能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我国法院尝试推行的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能够为法官刑事办案提供证据分析判断的技术帮助,但人工智能无法替代法官量刑,其辅助量刑的实体功能是有限的,须避免工具理性驱逐价值理性、机械主义量刑等错误倾向。当前量刑规范化改革存在刑事裁量权统归上收、法官司法能动性受限的问题,而司法能动性是实现量刑公正的核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法官量刑,应当基于责任与预防的"并合主义"来确定量刑基准与方法,在量刑规范层面保证法官刑事裁量的适当空间;人工智能只能作为辅助量刑的工具,量刑公正仍有赖于法官司法能动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司法裁判的人工智能化反思.[N].韩振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12]  
人工智能可以为司法人员做些什么.[N].江隐龙;.检察日报.2017,
[13]  
智能206,能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吗?.[N].陈琼珂;.解放日报.2017,
[14]  
对“同案同判”的法理分析.[N].张志铭;.法制日报.2012,
[15]  
量刑研究.[M].石经海; 禄劲松;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4,
[16]  
刑法规律与量刑实践.[M].白建军;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7]  
量刑个别化的基本原理.[M].石经海; 著.法律出版社.2010,
[18]  
量刑规范化理论探要.[M].刘远; 汤建国; 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19]  
经济与社会.[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20]   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语境中的量刑基准研究 [J].
王林林 .
政法论坛, 2016, 34 (03) :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