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语境中的量刑基准研究
被引:15
作者
:
王林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王林林
机构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来源
:
政法论坛
|
2016年
/ 34卷
/ 03期
关键词
:
量刑基准;
责任刑;
预防刑;
恢复性司法;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6 ;
摘要
:
刑事司法模式由最初单一的报应性司法演变为以报应性司法为基本司法模式,以协商性司法和恢复性司法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的现状。在不同的刑事司法模式下,体现预防刑的情节事实以及这些事实对量刑的影响存在差异,给我国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带来不小的冲击。量刑基准将做出适应性调整以应对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的新语境。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中,体现多元司法功能的预防刑情节应当在个案责任刑(点)之下,抽象个罪责任刑"幅"的下限之上体现量刑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功能责任论中责任和预防的概念 兼与冯军教授商榷
[J].
王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王钰
.
中外法学,
2015,
27
(04)
:1052
-1067
[2]
论影响责任刑的情节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2015,
9
(02)
:5
-24
[3]
对积极的一般预防论中量刑基准的反思及其启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冠煜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1
(01)
:59
-65
[4]
论犯罪后的态度对量刑的影响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法学杂志,
2015,
36
(02)
:1
-10
[5]
论预防刑的裁量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现代法学,
2015,
37
(01)
:102
-117
[6]
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适用:价值、空间与路径
[J].
彭新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彭新林
.
法学,
2014,
(09)
:129
-140
[7]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对刑事诉讼法的意义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清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4,
27
(04)
:67
-74
[8]
论多元选择困境下的恢复性刑事司法模式及其解决——以新报应主义刑罚观为基点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立红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3,
(04)
:94
-100
[9]
责任论的法理构造.[J].陈兴良;.北航法律评论.2010, 00
[10]
论刑事司法三大模式的结构
[J].
李卫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李卫红
;
谭珍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谭珍珠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
22
(02)
:20
-26
←
1
2
3
4
→
共 40 条
[1]
功能责任论中责任和预防的概念 兼与冯军教授商榷
[J].
王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王钰
.
中外法学,
2015,
27
(04)
:1052
-1067
[2]
论影响责任刑的情节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2015,
9
(02)
:5
-24
[3]
对积极的一般预防论中量刑基准的反思及其启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冠煜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1
(01)
:59
-65
[4]
论犯罪后的态度对量刑的影响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法学杂志,
2015,
36
(02)
:1
-10
[5]
论预防刑的裁量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现代法学,
2015,
37
(01)
:102
-117
[6]
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适用:价值、空间与路径
[J].
彭新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彭新林
.
法学,
2014,
(09)
:129
-140
[7]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对刑事诉讼法的意义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清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4,
27
(04)
:67
-74
[8]
论多元选择困境下的恢复性刑事司法模式及其解决——以新报应主义刑罚观为基点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立红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3,
(04)
:94
-100
[9]
责任论的法理构造.[J].陈兴良;.北航法律评论.2010, 00
[10]
论刑事司法三大模式的结构
[J].
李卫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李卫红
;
谭珍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谭珍珠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
22
(02)
:20
-26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