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地区可持续减贫: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7
作者
高帅 [1 ,2 ]
丛建辉 [1 ,2 ]
唐建军 [3 ]
机构
[1]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山西大学山西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可持续减贫; 可持续发展; 特困地区;
D O I
10.16538/j.cnki.jsufe.2020.06.002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在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而新冠肺炎疫情又增添了贫困边缘群体的返贫和致贫风险的情况下,可持续减贫理念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以及后脱贫时代构建长效减贫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基于太行山特困地区实地入户调研数据,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探索太行山特困地区农村可持续减贫路径。研究认为:可持续减贫要兼顾当前与长远的减贫策略转向,做好收入贫困—贫困退出—可持续减贫的减贫政策衔接与协同;生计资本在收入贫困、贫困退出和可持续减贫中的影响机制不同,这也是精准扶贫路径选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可持续减贫应通过促进农户生计资本投入发挥协同作用,进而减少和消除生计资本间的消减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2+51 +5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 [J].
王小林 ;
冯贺霞 .
中国农村经济, 2020, (03) :2-21
[2]   基于增能赋权视角的农户贫困脆弱性缓解研究——以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例 [J].
高帅 ;
史婵 ;
唐建军 .
中国农村观察, 2020, (01) :61-75
[3]   中国扶贫战略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线划定——基于理论、政策和数据的分析 [J].
孙久文 ;
夏添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10) :98-113
[4]   中国长期减贫,路在何方?——2020年脱贫攻坚完成后的减贫战略前瞻 [J].
黄征学 ;
高国力 ;
滕飞 ;
潘彪 ;
宋建军 ;
李爱民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09) :2-14
[5]   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反贫困历程及减贫机制 [J].
李小云 ;
于乐荣 ;
唐丽霞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10) :2-18
[6]   中国益贫经济增长的时期特征及减贫机制 [J].
于乐荣 ;
李小云 .
贵州社会科学, 2019, (08) :100-107
[7]   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理论概念、现实关切与评估建议 [J].
王瑜 ;
汪三贵 .
贵州社会科学, 2018, (09) :164-168
[8]   效率、社会公平与中国减贫方略 [J].
刘学敏 ;
张生玲 ;
王诺 .
中国软科学, 2018, (05) :49-55
[9]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农村低保政策的瞄准效果分析 [J].
朱梦冰 ;
李实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9) :90-112+207
[10]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融合的政策设计——基于农村发展扶贫项目的经验分析 [J].
贾俊雪 ;
秦聪 ;
刘勇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9) :68-8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