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对夏季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彭京备
陈烈庭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 川东高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3 [大气温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2006年夏季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以下简称高原高压)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并对1979~2006年间高原高压过程进行分类合成分析,研究了高原高压对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2006年间,虽然引起高原高压的过程多种多样,但根据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成因主要可以将高原高压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原高压在青藏高原的北部或西部发展。在高原高压发展后期,高原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绕青藏高原控制高原东北侧和东侧地区,不利于水汽向上述地区的输送,使得西北地区到川东地区易于出现高温天气,即"高原高压-高温区绕高原型"。另一类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强烈西伸上青藏高原引起的高原高压。在高原高压生成期,副高西端控制川东地区,川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纬向的高温天气。当副高东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天气得到缓解时,川东地区受依然维持的高原高压影响,高温天气并不随着副高的东退而结束,将这类过程称为"副高-长江高温型"。
引用
收藏
页码:665 / 67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 [J].
李永华 ;
徐海明 ;
刘德 .
气象学报, 2009, 67 (01) :122-132
[2]   重庆近48年来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及其环流形势 [J].
郭渠 ;
孙卫国 ;
程炳岩 ;
段春锋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1) :52-59
[3]   近50年川渝地区的气温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附视频 [J].
赵文虎 ;
孙卫国 ;
程炳岩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 (03) :59-67
[4]   近50年川渝地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 [J].
胡豪然 ;
毛晓亮 ;
梁玲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 (03) :15-20
[5]   2006年四川极端高温干旱影响系统分析 [J].
杨淑群 ;
潘建华 ;
柏建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7) :133-137
[6]   我国极端温度事件的定义和趋势分析 [J].
黄丹青 ;
钱永甫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112-116
[7]   巴中市夏季高温干旱气候特征及预测研究附视频 [J].
肖递祥 ;
祁生秀 .
四川气象, 2007, (03) :12-15
[8]   再谈重庆高温干旱 [J].
梁凤荣 .
四川气象, 2007, (03) :18-20
[9]   2006年川渝伏旱成因浅析 [J].
青泉 ;
汪丽 ;
谢娜 ;
徐琳娜 .
四川气象, 2007, (02) :10-12
[10]   川渝地区夏季旱涝与海温异常浅析 [J].
鲍媛媛 ;
康志明 ;
金荣花 ;
李峰 .
气象, 2007, (05) :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