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北缘构造变形和剥蚀变化及其与山脉隆升关系

被引:14
作者
马钦忠
李吉均
机构
[1] 上海市地震局
[2]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
关键词
剥蚀变化; 构造变形; 山脉隆升; 传播比; 差异运动; 青藏高原北部;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3.01.005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的差异性隆升是一个涉及高原隆升过程和机理的重要科学问题。利用青藏高原北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盆地的地层沉积序列推算了高原北缘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系晚新生代以来的山脉剥蚀幅度变化特征,得到了青藏高原北缘山系隆升运动差异的传播比,它们基本上反映了晚新生代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隆升运动的差异程度。高原北缘山系垂直运动速率的计算值与实测资料对比是相吻合的。进而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山系构造缩短变形、剥蚀变化与山脉隆升的关系。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二期隆升时祁连山的高度在2400~3100m的范围内。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M].黄汉纯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2]  
塔里木盆地演化和构造样式.[M].汤良杰著;.地质出版社.1996,
[3]  
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M].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编著;.地震出版社.1993,
[4]  
阿尔金活动断裂带.[M].国家地震局《阿尔金活动断裂带》课题组编;.地震出版社.1992,
[5]   MASS-BALANCED PAL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J].
HAY, WW ;
SHAW, CA ;
WOLD, CN .
GEOLOGISCHE RUNDSCHAU, 1989, 78 (01) :207-242
[6]   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与亚洲季风 [J].
李吉均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1) :3-5
[7]   亚洲季风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两极冰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时代耦合性 [J].
刘东生 ;
郑绵平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194-204
[8]   酒西盆地、酒东盆地第三系磁性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J].
黄华芳 ;
彭作林 ;
卢伟 ;
郑建京 .
甘肃地质学报, 1993, (01) :6-16
[9]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J].
李吉均 ;
文世宣 ;
张青松 ;
王富葆 ;
郑本兴 ;
李炳元 .
中国科学, 1979, (06) :60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