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认知科学视域下的语言神经模拟研究

被引:8
作者
齐振海 [1 ]
高波 [2 ]
机构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关键词
第三代认知科学; 神经模拟; 模拟方法; 跨学科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1 [认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认知科学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被称为第一代认知科学。它主张二元论、符号主义、符号任意观、意义表征论和非隐喻性意义;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被称为第二代认知科学。它认为心智的本质源自身体的经验。于是,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成为其哲学观点;第三个阶段始于21世纪之初,被称为第三代认知科学。它采用高科技脑成像技术和计算机神经模拟技术,阐释人的认知活动、语言能力与脑神经的复杂关系,揭示人脑高级功能的秘密。本文以第三代认知科学为研究背景,采用神经模拟方法,试图探讨语言背后的神经机制及模拟系统,为语言与认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条跨学科的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镜像神经元: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行为 [J].
陈巍 ;
丁峻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27 (01) :51-55+96
[3]   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J].
陈巍 ;
汪寅 ;
丁峻 ;
张均华 .
人类学学报, 2008, (03) :264-273
[5]   语言理解的体验观 [J].
鲁忠义 ;
高志华 ;
段晓丽 ;
刘学华 .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2) :275-281
[6]   第三代认知科学下的语言研究 [J].
齐振海 ;
彭聃龄 .
中国外语, 2007, (02) :17-22
[7]   知识表征的新观点——知觉符号理论 [J].
王瑞明 ;
莫雷 ;
李莹 .
心理科学, 2005, (03) :738-740
[8]   言语理解中的知觉符号表征与命题符号表征 [J].
王瑞明 ;
莫雷 ;
李利 ;
王穗苹 ;
吴俊 .
心理学报, 2005, (02) :143-150
[9]   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 [J].
王寅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01) :37-43
[10]   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 [J].
迟毓凯 .
心理科学, 2002, (03) :37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