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秧龄机插稻氮素利用特性及其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

被引:15
作者
刘奇华
吴修
陈博聪
马加清
高洁
张士永
陈峰
机构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相关分析; 氮素; 温度; 长秧龄; 机插稻; 利用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秧龄是决定机插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秧龄是其获取高产的基础。麦(油)稻两熟区,由于茬口安排紧、插秧机械作业繁重、不利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机插秧苗未在适宜秧龄期移栽,超秧龄现象普遍存在,对机插稻产量构成威胁。该文旨在阐明长秧龄机插稻对氮素的需求规律和利用效率。试验设置手栽稻为对照,系统研究了长秧龄机插稻生育期、植株氮素需求、吸收、转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温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秧龄机插稻生育期比手栽稻推迟4~13 d;孕穗至成熟期,中早熟品种氮素需求量小于手栽稻,中晚熟品种则大于手栽稻;孕穗至抽穗期,长秧龄机插稻叶片与茎鞘的氮素输出量、输出率呈下降趋势;抽穗至成熟期,长秧龄机插稻叶片氮素输出量、输出率、转换率升高;成熟期,穗部氮素吸收量降低。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稻株氮素需求量、孕穗至抽穗期茎鞘氮素输出量、输出率与有效积温的相关性最密切;叶片氮转换率与平均气温的关联性最紧密。长秧龄机插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不仅与品种有关,而且与环境温度变化相关,生产中,可依据品种特性,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当减少中早熟品种长秧龄机插稻穗肥的施用比例,在保证安全齐穗的前提下,适当增大中晚熟品种穗肥的施用比例,采取有效的农艺调控,提高稻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尽量弥补超秧龄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该研究可为长秧龄机插水稻的大田氮肥管理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特性
    霍中洋
    李杰
    张洪程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龚金龙
    [J]. 作物学报, 2012, 38 (10) : 1908 - 1919
  • [2] 穗肥运筹对不同秧龄机插超级稻宁粳1号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霍中洋
    魏海燕
    张洪程
    龚振恺
    戴其根
    许轲
    [J]. 作物学报, 2012, 38 (08) : 1460 - 1470
  • [3] 农艺措施对成都平原两熟区机插超级稻长龄秧苗生长的影响
    李旭毅
    池忠志
    姜心禄
    郑家国
    郭翔
    [J]. 作物学报, 2012, 38 (08) : 1544 - 1550
  • [4] 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群体特征
    张洪程
    赵品恒
    孙菊英
    吴桂成
    徐军
    端木银熙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2) : 39 - 44
  • [5] 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精量穴直播超级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舒时富
    唐湘如
    罗锡文
    黎国喜
    王在满
    郑天翔
    贾兴娜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3) : 89 - 92
  • [6] 精确定量轻简栽培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凌启鸿
    [J]. 中国稻米, 2010, 16 (04) : 1 - 6
  • [7] 栽培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影响的研究
    梁天锋
    徐世宏
    刘开强
    王殿君
    梁和
    董登峰
    韦善清
    周佳民
    胡钧铭
    江立庚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1) : 20 - 26
  • [8] 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对稻田土壤基础供氮量的响应
    殷春渊
    张庆
    魏海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马群
    杭杰
    张胜飞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6) : 90 - 94
  • [9] 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姚雄
    任万军
    蓝平
    卢庭启
    杨文钰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6) : 1364 - 1371
  • [10] 机插穴苗数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钱银飞
    张洪程
    吴文革
    陈烨
    李杰
    郭振华
    张强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J]. 作物学报, 2009, 35 (09) : 1698 -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