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主体性

被引:14
作者
李小红
邓友超
机构
[1] 北京师大教育学院
[2]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
关键词
主体间意义; 教师主体性; 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变革; 反思性教学;
D O I
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02.05.001
中图分类号
G451.6 [教师职责与修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教师与学生一样,也是教育主体;教师主体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分析教师主体性“实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教师主体性的“应然”是主体间意义的。进而认为,要确证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就得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教师专业成长又依靠教师研究。参与课程变革和进行反思性教学是教师研究的具体形式,它们因此而成为确证主体间意义教师主体性的两大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3 / 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 [J].
张立昌 .
教育研究, 2001, (12) :17-21
[2]   重构课堂 [J].
郑金洲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03) :53-63
[3]   关于教师创造性的再认识 [J].
朱小蔓 .
中国教育学刊, 2001, (03) :58-61
[4]   师资培训的新思路——对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研究 [J].
王小明 ;
胡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6, (03) :76-84
[5]   怎样成为优秀教师 [J].
斯坦托姆 ;
汪琛 .
外国教育动态, 1983, (01) :16-18+8
[6]  
反思性教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熊川武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