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造山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17
作者
马文璞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
碰撞造山带的演化; 阿尔泰型造山带; 走向滑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讨论了3个问题:(1)造山带的演化是全球大陆岩石圈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联而不合的现象是两拼接陆块与居间造山带未统一克拉通化的构造标志。造山带演化后期山根是如何消失的,以及它与两侧陆块的一体化过程等问题的研究应成为下一步探索的首选目标。(2)阿尔泰型碰撞造山带的提出具有普遍意义,此类由宽阔消减-增生杂岩组成的造山带,其地球动力学环境可能类似于今天的东南亚,与毗邻长命大洋盆地的复杂边缘海体系有关。(3)斜向会聚和碰撞必然导致平行造山带的走向滑动。应重视此类运动在造山带复杂变位中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北祁连造山带的形成与背景 [J].
葛肖虹 ;
刘俊来 .
地学前缘, 1999, (04) :223-230
[2]   八布蛇绿岩突厥型造山带 [J].
马文璞 .
科学通报 , 1998, (13) :1363-1365
[3]   大别山造山带与合肥盆地的构造耦合 [J].
王清晨 ;
从柏林 ;
马力 .
科学通报, 1997, (06) :575-580
[4]   秦岭印支期沙河湾奥长环斑花岗岩及其动力学意义 [J].
卢欣祥 ;
董有 ;
常秋岭 ;
肖庆辉 ;
李晓波 ;
王晓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244-248
[5]   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 [J].
赵越,杨振宇,马醒华 .
地质科学, 1994, (02) :105-119
[6]   浙西南早元古代花岗岩、伟晶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J].
胡雄健 ;
许金坤 ;
陈程华 ;
李春忠 ;
李惠民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2, (11) :1016-1018
[7]   大别山北麓的石炭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马文璞 .
地质学报, 1991, (01) :17-26
[8]   陕南山阳早石炭世植物群之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J].
邓宝 .
地质学报, 1978, (01) :15-21+83
[9]  
Delamination and delamination magmatism .2 Kay R W,Kay S M. Tectonophysics . 1993
[10]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zone .2 Dewey J F,Cande S,Pitman W C. Eclogae Geological Helvetiae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