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3 条
秸秆促腐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72
作者:
马超
[1
,2
]
周静
[1
]
刘满强
[2
]
郑学博
[1
]
崔键
[1
]
李辉信
[2
]
康炳龙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霍邱县宋店乡农业综合服务站
来源: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秆剂;
土壤养分;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砂姜黑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3 [土壤肥力与植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2年的小麦-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秸秆(FS)、化肥+秸秆+腐秆剂(FSD)、磷钾肥减施20%(按P2O5和K2O计,与F比较)+秸秆+腐秆剂(F4/5SD),通过分析作物收获后土壤耕层养分、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计算土壤不同形态碳素有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等,探讨秸秆促腐还田对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3.0%、4.6%和10.7%,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增加12.0%和11.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30.6%;(2)秸秆促腐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7.4%、40.5%和12.4%,土壤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分别增加12.0%、9.5%和51.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102.3%;(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碳素有效率等的相关性较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有显著提高。可见,秸秆促腐还田较常规秸秆还田更利于提高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中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即使减施磷、钾肥20%,该措施的增肥和培土效果也不会明显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915 / 92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