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寨滑坡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

被引:10
作者
王志兵
徐则民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系
关键词
头寨滑坡; 玄武岩; 腐岩壳; 化学-物理耦合风化;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08.04.002
中图分类号
P512.1 [风化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化学全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测试、观察手段,分析了头寨滑坡发生的岩体玄武岩及其腐岩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化学全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玄武岩与核心石在除Fe外,其它组分无明显的改变;核心石在转变为腐岩过程中Si、Ca、Na、Mg等元素逐渐流失,Fe、Al等逐渐富集,同时烧失量LOI和化学蚀变指数CIA显著增加,硅铝比逐渐减少。薄片鉴定表明主要矿物化学风化作用顺序为玻璃质、辉石、斜长石,与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序列一致,腐岩中主要的次生矿物为蒙皂石及绿泥石。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风化前锋形态曲折,风化前锋附近矿物呈现物理裂痕,沿着解理面更易出现,风化前锋两侧的岩石矿物形态差异显著。岩体的化学-物理耦合风化作用不仅表现在宏观尺度上,而且在细观-微观的尺度上更为明显。铁元素的价态变化存在于玄武岩腐岩形成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导致岩石体积增大,从而产生物理裂纹。
引用
收藏
页码:447 / 4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头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机制 [J].
徐则民 ;
黄润秋 ;
唐正光 .
地质论评, 2007, (05) :691-698+727
[2]   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初期的水气分子扩散 [J].
申林方 ;
徐则民 .
地球与环境, 2007, (02) :103-110
[3]   石灰岩腐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J].
徐则民 ;
唐正光 .
地质论评, 2007, (03) :421-427+439
[4]   岩体化学风化的非连续性及其科学意义 [J].
徐则民 ;
黄润秋 ;
唐正光 ;
费维水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7) :706-712+767
[5]   优先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牛健植 ;
余新晓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06, (01) :231-243
[6]   卸荷岩体的变形破裂特征 [J].
沈军辉 ;
王兰生 ;
王青海 ;
徐进 ;
蒋永生 ;
孙宝俊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12) :2028-2031
[7]   降雨触发滑坡的尖点突变模型 [J].
龙辉 ;
秦四清 ;
万志清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4) :502-508
[8]   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相与岩体结构 [J].
沈军辉 ;
王兰生 ;
徐林生 ;
李天斌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 (06) :1-4
[9]   岩石高边坡的时效变形分析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J].
黄润秋 .
工程地质学报, 2000, (02) :148-153
[10]   兖州矿区红层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和成因 [J].
韩宝平 ;
冯启言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9, (01)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