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16
作者
冯彩霞
机构
[1]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地质学;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改则硅质岩;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1.05.015
中图分类号
P578.94 [硅酸盐(矽酸盐)];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西藏第二条规模巨大的基性-超基性岩带。文章通过对该带西段改则地区硅质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硅质岩形成的成因和构造背景。研究表明:①硅质岩的w(SiO2)变化范围在85.23%93.73%之间,Si/Al比值为34.08~56.92,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②Hf、Pb、Nb、Ta、Th和U等不相容元素亏损较明显;③Al/(Fe+Mn+Al)比值为0.41~0.69,具有生物成因特征,Ba/Sr比值和U/Th比值均小于1,Al-Fe-Mn三角图和Zr-Cr协变图上均为非热水成因的特征;④Al2O3/(Al2O3+Fe2O3)比值为0.50~0.77,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和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图显示出LREE富集、弱Ce正异常和无明显Ce异常的特征,(La/Ce)SN、Ce/Ce*和(La/Lu)SN比值分别为1.11~1.17、0.90~0.92和1.10~1.62,w(V)<23μg/g,V/Y<2.8,以上特征均说明改则地区硅质岩当时形成的环境海底热液活动不强烈,而陆源物质输入较多,沉积环境以在大陆边缘形成为主;⑤从Si和O同位素值看出,其属于典型的放射虫硅质岩类型,δ30Siδ-18O呈正相关趋势,说明SiO2从溶液中晶出石英时,硅、氧同位素表现出相似的动力学分馏过程;⑥该区放射虫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沉积时可能形成于相对稳定的洋盆闭合大陆边缘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773 / 78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J].
冯晔 ;
廖六根 ;
徐平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5, (03) :185-192
[22]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组合层序、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 [J].
曹圣华 ;
廖六根 ;
邓世权 ;
肖业斌 ;
徐平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03) :101-110
[23]   青藏高原西部蛇绿岩类型:岩石学与地球化学证据 [J].
邱瑞照 ;
邓晋福 ;
周肃 ;
李廷栋 ;
肖庆辉 ;
郭铁鹰 ;
蔡志勇 ;
李国良 ;
黄圭成 ;
孟祥金 .
地学前缘, 2005, (02) :277-291
[24]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拉丁期放射虫、硅质岩及构造演化意义 [J].
梁斌 ;
冯庆来 ;
王全伟 ;
郭建秋 ;
钟长洪 ;
李振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7) :644-648
[25]   西藏班公湖-丁青蛇绿岩带东段侏罗纪盖层沉积的地层划分 [J].
王建平 ;
刘彦明 ;
李秋生 ;
岳国利 ;
裴放 .
地质通报, 2002, (07) :405-410
[26]   南秦岭勉略蛇绿混杂岩带硅质岩沉积环境研究 [J].
盛吉虎 ;
杜远生 ;
冯庆来 ;
许继锋 .
地球科学, 1997, (06) :41-44
[27]   藏北阿木岗群、查桑群和鲁谷组放射虫的发现及有关问题讨论 [J].
李日俊 ;
吴浩若 ;
李红生 ;
孙东立 .
地质论评, 1997, (03) :250-256+337
[28]  
滇西昌宁-孟连带古特提斯洋硅质岩稀土元素和铈异常特征[J]. 丁林,钟大赉.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01)
[29]   地壳元素丰度的若干统计特征 [J].
黎彤 .
地质与勘探, 1992, (10)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