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土壤耕层及其肥力培育途径

被引:57
作者
韩晓增 [1 ]
邹文秀 [1 ]
陆欣春 [1 ]
段景海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2] 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耕作层; 秸秆深混还田; 耕层厚度; 耕作深度和频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耕作层是人类为了栽培作物,利用工具对土壤进行扰动的深度层。耕作层的结构和厚度决定了作物的生存环境及养分和水分的供给。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培育一个肥沃而深厚的耕作层,提高土壤地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章综合分析了耕作层的演变和功能及其对作物根系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意义,由此提出了粘质土壤(粘粒含量>35%)的适宜耕作层深度为0~35 cm,沙质土壤为0~20 cm;综述了秸秆和有机肥还田在培育土壤耕作层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种植结构的多元化和农用机械的不断更新,对未来土壤耕作层培育的技术模式进行了展望,即建立集成作物轮作、有机物料还田、耕作强度和频度的综合技术模式,旨在为合理耕作层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图1,参49。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31]   海伦地区黑土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平衡特征研究 [J].
韩晓增 ;
王守宇 ;
宋春雨 ;
王建国 ;
孟凯 ;
张兴义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3, (04) :252-255
[32]   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J].
杨青华 ;
高尔明 ;
马新明 ;
王红灿 ;
孙治安 ;
尹飞 ;
刘斌 ;
任键 ;
王琪 .
华北农学报, 2000, (03) :88-93
[33]   深耕措施对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苏佩凤 ;
赵淑银 ;
石青 .
内蒙古水利, 1999, (04) :17-18+32
[34]   根系分布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研究进展 [J].
王法宏 ;
王旭清 ;
刘素英 ;
王晓理 .
山东农业科学, 1997, (04) :47-50
[35]   长期施用有机肥料对紫色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性状的影响 [J].
魏朝富 ;
陈世正 ;
谢德体 .
土壤学报, 1995, (02) :159-166
[36]   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胡敏酸的光学性质 [J].
窦森 ;
陈恩凤 ;
须湘成 ;
张继宏 .
土壤学报, 1995, (01) :41-49
[37]   我国土壤耕作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J].
高绪科 ;
汪德水 .
土壤肥料, 1989, (04) :18-23
[39]   中国古代耕作制度的演变 [J].
杨怀森 .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1987, (01) :7-13
[40]   耕翻深度与耕层的层次发育 [J].
陈恩凤 .
中国农业科学 , 1961, (1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