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倾斜滑断裂与层圈滑移控制花岗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模式——以下扬子构造带为例

被引:3
作者
李东旭
许顺山
储国正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3] 安徽地质矿产局!合肥
关键词
花岗岩类成因动力学; 同侵位构造; 陡倾斜滑断裂; 层圈滑移; 下扬子构造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形成与幔隆带构造叠加和印支期深层拆离作用有关 ,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燕山期 NNE向陡倾左行压扭斜滑深切断裂。由于该组断裂深切地幔隆起 ,促使地幔物质和热流上涌 ,并穿入印支期因拆离作用形成的不同深度的层状岩浆房 ,使岩浆房中的岩浆与壳源重熔岩浆混合。此外 ,沿着陡倾剪切带尚可出现新的局部重熔 ,形成再度混合的脉状岩浆房。区内岩浆的成因、运移上升和侵入定位的构造动力作用是统一的 ,都是压扭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结果 ;只是在不同深度 ,不同部位 ,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而已。NNE向左旋压扭斜滑断裂是本区驱动岩浆上升和运移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71 / 3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板内扭压造山机制 [J].
李东旭 .
地学前缘, 1999, (04) :317-322
[2]   皖中下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类 [J].
邢凤呜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7, (03)
[3]   安徽铜陵典型矿区岩石包体研究及其岩浆—成矿作用过程探讨 [J].
杜杨松 ;
李学军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2) :44-45+50-55
[4]   凤凰山花岗岩体构造系统分析及侵位机制 [J].
李东旭,张达,刘文灿,杜子图 .
地质力学学报, 1996, (02) :55-65
[5]   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形成的源岩、构造及物化条件的制约 [J].
倪志耀,卫管一 .
西北地质, 1996, (01) :6-9
[6]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系列侵入岩 [J].
邢凤鸣,徐祥 .
地球化学, 1996, (01) :29-38
[7]   顺层滑动构造对安徽狮子山矿田“多层楼”矿床的控制 [J].
储国正 ;
李东旭 .
现代地质, 1992, (04) :504-506+509
[8]  
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唐永成等著, 1998
[9]  
长江中下游中生代花岗岩[M]. 地质出版社 , 周若,任进著, 1994
[10]  
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M]. 地质出版社 , 常印佛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