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50
作者
万桂梅 [1 ,2 ]
周东红 [3 ]
汤良杰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郯庐断裂带; 渤海海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渤海海域,靠近郯庐断裂带的渤南和辽东湾探区的油气较富集,而远离郯庐断裂带的渤西探区油气相对较贫,油气藏主要围绕郯庐断裂带分布,这些都说明了郯庐断裂带附近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平衡剖面分析表明,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主要表现为古近纪伸展、新近纪走滑的构造特征,古近纪伸展活动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形成,并促进烃源岩的快速演化;新近纪的强烈走滑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构造圈闭,并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及晚期成藏。渤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乐观,只是现今的探明程度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450 / 454+461 +4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郯庐走滑断裂带活动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以金县地区为例 [J].
邓津辉 ;
周心怀 ;
魏刚 ;
孙书滨 ;
王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1) :102-106
[2]   郯庐断裂对渤海海域东部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龚再升 ;
蔡东升 ;
张功成 .
石油学报, 2007, (04) :1-10
[3]   郯庐断裂带中新生代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分布综述 [J].
杨占宝 .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01) :43-48+70
[4]   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新构造运动和油气成藏 [J].
龚再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33-138
[5]   中国气藏主要形成、定型于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J].
王庭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26-132
[6]   郯庐断裂带含油气性研究 [J].
张云银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1) :28-32+38
[7]   郯庐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J].
张云银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6) :22-25+3
[8]   郯庐断裂带的岩石圈结构及其成因分析 [J].
朱光 ;
宋传中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勇生 .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3) :248-256
[9]   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对渤海东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J].
邓运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5) :2-6
[10]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年代学研究 [J].
陈宣华 ;
王小凤 ;
张青 ;
陈柏林 ;
陈正乐 ;
Harrison TMark ;
YinAn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3) :2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