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

被引:21
作者
董培海 [1 ,2 ]
李庆雷 [1 ]
李伟 [1 ]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 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旅游吸引物符号化; 机制; 根基; 现代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符号学的理论视角出发,文章结合国内外旅游吸引物研究的成果,探讨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问题。通过纵览旅游吸引物研究的概况,具体讨论了符号学理论在旅游吸引物研究中的借鉴、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背景和条件3个基本问题。研究认为:符号学理论和方法的介入,不仅极大地深化了旅游吸引物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同时也拓展了旅游研究的深度和文化视野。在国内旅游学术研究整体缺乏一种文化研究的理论工具,且旅游学科理论体系较为薄弱的背景下,符号学理论和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是值得期待的,其也需要国内学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6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旅游、现代性与怀旧——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 [J].
董培海 ;
李伟 .
旅游学刊, 2013, 28 (04) :111-120
[2]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与体验真实性研究 [J].
陈岗 .
人文地理, 2012, 27 (02) :50-55
[3]   符号与物:“人的世界”是如何构成的 [J].
赵毅衡 .
南京社会科学, 2011, (02) :35-42
[4]   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及其建构 [J].
马凌 .
旅游学刊, 2009, 24 (03) :69-74
[5]   现代性与视觉文化中的旅游凝视 [J].
周宪 .
天津社会科学, 2008, (01) :111-118
[6]   现代旅游中的符号经济 [J].
彭兆荣 .
江西社会科学, 2005, (10) :28-34
[7]   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 [J].
王宁 .
社会学研究, 1999, (06) :93-102
[8]   试论旅游吸引物的三重属性 [J].
王宁 .
旅游学刊, 1997, (03) :55-55
[9]  
消费社会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宁, 2011
[10]  
人类学与旅游时代[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 格拉伯恩 (Graburn,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