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耐密植品种茎秆穿刺强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74
作者
勾玲 [1 ,2 ]
黄建军 [2 ]
孙锐 [1 ]
丁在松 [1 ]
董志强 [1 ]
赵明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 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作物; 应力分析; 茎秆; 玉米; 穿刺强度; 抗倒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耐密抗倒性不同的品种(稀植大穗品种JK518和JK519、耐密抗倒品种XY335和CS1;中等耐密品种ND108)为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研究玉米茎秆的穿刺强度(RPS)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群体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茎秆穿刺强度随生育期递进而增强,不同耐密性品种间随种植密度变化有较大差异。茎秆基部节间的穿刺强度随群体密度增加呈线性递减。茎秆节间RPS随着节位的上升而呈二次函数递减;不同耐密性品种间RPS以抽雄-吐丝期差异明显,以穗位以下节间,尤其第3~6节间表现差异较大。玉米抽雄前茎壁增厚早、茎皮较厚,则RPS高;吐丝期茎秆基部节间充实良好、穗位以下节间较短的群体,有利于提高品种茎秆抗倒伏能力。因此,以玉米抽雄前7d至吐丝期、基部第3~6节间作为茎秆抗倒鉴定的关键时期和敏感部位,能够客观评价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有效提高抗倒品种筛选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玉米茎秆弯曲性能与抗倒能力的研究 [J].
勾玲 ;
赵明 ;
黄建军 ;
张宾 ;
李涛 ;
孙锐 .
作物学报, 2008, (04) :653-661
[2]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J].
勾玲 ;
黄建军 ;
张宾 ;
李涛 ;
孙锐 ;
赵明 .
作物学报, 2007, (10) :1688-1695
[3]   茎秆作物抗倒伏生物力学评价研究及关联分析 [J].
郭玉明 ;
袁红梅 ;
阴妍 ;
梁莉 ;
李红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7) :14-18
[4]   玉米茎秆性状与抗折断力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J].
张芳魁 ;
霍仕平 ;
张健 ;
张兴端 ;
晏庆九 ;
向振凡 ;
余志江 ;
彭方明 ;
熊闻霞 ;
陈克富 .
玉米科学 , 2006, (06) :46-49
[5]   小麦茎秆抗弯性能研究 [J].
胡婷 ;
付志一 ;
焦群英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0) :31-35
[6]   甘蔗茎秆在扭转、压缩、拉伸荷载下的破坏试验 [J].
刘庆庭 ;
区颖刚 ;
卿上乐 ;
陈海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6) :201-204
[7]   玉米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分析 [J].
李得孝 ;
员海燕 ;
武玉华 ;
周联东 .
西北农业学报, 2004, (02) :43-46
[8]   玉米秸秆的力学特性测试研究 [J].
高梦祥 ;
郭康权 ;
杨中平 ;
李星恕 .
农业机械学报, 2003, (04) :47-49+52
[9]   玉米倒伏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J].
王文颇 ;
李彦生 ;
周印富 .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8, (03) :60-64
[10]   3yc─1型玉米根茬拔出测力仪、3yJ—1型玉米茎秆硬度计研究报告 [J].
李景安,冯芬芬 .
玉米科学, 1994, (04)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