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适应性生态经济区划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11
作者
徐翀崎 [1 ,2 ]
李锋 [1 ]
韩宝龙 [1 ]
陶宇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生态经济区划; 人口密度模拟; 夜间灯光数据; 动态适应性; 情景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提高城市生态经济区划的精确性和动态性,对科学指导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人口密度建立线性模型,探索了以往用行政区域为最小统计单元数据的模拟细化问题;然后通过引入可变参数构建了动态适应性生态经济区划模型,在增强模型动态适应性的同时,将一级区划结果统一划分为生态管控区域、生态优先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4个区域。以广州市增城区为典型案例,通过改进的动态适应性生态经济区划模型,运用GIS将增城区在两种情景下进行了模拟和对比,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区划结果符合当地发展特征,也为其他城市与区域的生态经济区划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740 / 17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指数评价 [J].
黄和平 ;
彭小琳 ;
孔凡斌 ;
张利国 .
生态学报, 2014, 34 (11) :3107-3114
[2]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建设构想 [J].
高吉喜 .
环境保护, 2014, 42(Z1) (Z1) :18-21
[3]   城市复合生态及生态空间管理 [J].
王如松 ;
李锋 ;
韩宝龙 ;
黄和平 ;
尹科 .
生态学报, 2014, 34 (01) :1-11
[4]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J].
李月臣 ;
刘春霞 ;
闵婕 ;
王才军 ;
张虹 ;
汪洋 .
生态学报, 2013, 33 (01) :168-178
[5]   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的交通优势度的分析与应用——以河北省为例 [J].
张新 ;
刘海炜 ;
董文 ;
陈华斌 ;
池天河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 (02) :170-176+280
[6]   从规划编制到政策设计: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实证研究与思考 [J].
盛鸣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S1) :48-53
[7]   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及其算法 [J].
徐勇 ;
汤青 ;
樊杰 ;
刘若梅 ;
周艺 .
地理研究, 2010, 29 (07) :1223-1232
[8]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 [J].
樊自立 ;
叶茂 ;
徐海量 ;
乔木 ;
张青青 ;
张鹏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4) :493-501
[9]   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 [J].
邓伟 .
地理研究, 2010, 29 (06) :959-969
[10]   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 [J].
胡彩虹 ;
吴泽宁 ;
高军省 ;
席献军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3) :40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