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肉色甘薯块根主要营养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

被引:80
作者
唐忠厚 [1 ,2 ]
魏猛 [1 ]
陈晓光 [1 ]
史新敏 [1 ]
张爱君 [1 ]
李洪民 [1 ]
丁艳锋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甘薯; 块根; 营养品质;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31 [甘薯(红薯)];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淀粉类块根作物,为中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是甘薯品种选育和综合利用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分析不同肉色甘薯资源主要营养品质,建立适合、高效的中国甘薯营养品质评价方法,探讨甘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甘薯育种和利用提供基础。【方法】以中国主栽优质的30份不同肉色甘薯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化学分析与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块根中主要营养品质指标,通过隶属函数转化与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特征。【结果】供试的30份不同肉色甘薯块根中营养品质指标均有一定差异,以胡萝卜素、花青素、黄酮、多酚与果糖等指标含量变异系数大,蛋白质与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相对较小;紫肉甘薯材料中Fe、Zn、Mg等矿物质元素、黄酮和多酚等含量多高于白肉与黄肉品系,但其淀粉率较白肉与黄肉品系偏低。相关分析表明,块根各营养品质组分既相互独立又关系复杂,多数营养品质指标间有一定相关性。品质指标转化数据经因子分析,被提取的前8个公共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2.36%,前8个公共因子对16个指标变量的贡献范围为0.83—0.98,甘薯营养品质指标可划为功能物质因子、碳水化合物因子与营养品质辅助因子,它们的方差贡献率和权重分别为33.34%、38.7%、20.32%和0.36、0.42、0.17,该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分析可将相同或类似本质的多个甘薯营养品质变量归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减少分析变量数目。根据各因子隶属函数值、权重的确定,以计算出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反映供试材料营养品质综合评价高低,结果表明,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系)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主要表现为紫肉型>黄肉型>白肉型,紫肉型甘薯品种(系)受其功能物质因子的影响,其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表明甘薯块根中黄酮类、多酚类、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物质组分对其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贡献高,可作为衡量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优劣重要指标,而干基条件下含量差异不明显的蛋白质与淀粉等甘薯块根营养基本组成因子,在综合评价中贡献较小。【结论】不同肉色甘薯块根重要营养品质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系)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紫肉型块根>黄肉型块根>白肉型块根,影响甘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关键因子依次是功能性物质因子、碳水化合物因子与营养品质辅助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705 / 17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Protein; iron; zinc and calcium concentrations of potatoes following traditional processing as “chu?o”.[J].G. Burgos;S. de Haan;E. Salas;M. Bonierbale.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2008, 6
[2]  
Antioxidant activities; phenolic and β-carotene contents of sweet potato genotypes with varying flesh colours.[J].Choong C. Teow;Van-Den Truong;Roger F. McFeeters;Roger L. Thompson;Kenneth V. Pecota;G. Craig Yencho.Food Chemistry.2006, 3
[3]  
Prediction of sweetpotato starch physiochemical quality and pasting properties using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J].Guoquan Lu;Huahong Huang;Dapeng Zhang.Food Chemistry.2005, 4
[4]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M].张小超; 吴静珠; 徐云;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5]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张允刚;房伯平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  
甘薯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M].陆国权著;.气象出版社.2003,
[7]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甘薯块根淀粉与糖类物质含量 [J].
唐忠厚 ;
李洪民 ;
李强 ;
魏猛 ;
刘正辉 ;
丁艳锋 .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06) :1260-1265
[8]   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J].
马代夫 ;
李强 ;
曹清河 ;
钮福祥 ;
谢逸萍 ;
唐君 ;
李洪民 .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05) :969-973
[9]   28份甘薯种质的产量和营养及食味评价 [J].
徐娟 ;
黄洁 ;
许瑞丽 ;
宋付平 ;
甘学德 ;
苏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8 (01) :8-15
[10]   甘薯薯块生长过程中可溶性糖与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J].
许森 ;
王永梅 ;
赵亚特 ;
赵文婷 ;
张启堂 ;
傅玉凡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 (10)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