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长江源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变化特征

被引:24
作者
姚玉璧 [1 ,2 ]
杨金虎 [2 ]
王润元 [1 ]
陆登荣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
[3] 甘肃省气象信息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最大蒸散; 影响因子; 长江源区;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11.019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长江源区1959—2008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修订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5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析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959—2008年间,研究区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每10年为5.685~13.047 mm,春夏季增幅较大;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每10年在0.240~0.248℃之间,增温率以秋冬季最大;最大蒸散呈增加趋势,年最大蒸散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每10年在5.073~5.366 mm,春季增幅最大;地表湿润指数也呈增加趋势,年地表湿润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每10年为0.013~0.020,冬季增幅最大,在10年周期时间频率附近,出现了6~8个干湿交替期,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偏湿期,在低频区,1998—2005年有偏干振荡;近50年年NPP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NPP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每10年在97.901~197.01 kg.hm-2之间,2001—2008年NPP较高。影响长江源区NPP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量、最大蒸散量和平均最低气温。
引用
收藏
页码:2521 / 25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影响研究综述
    于海英
    许建初
    [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4) : 747 - 754
  • [2] 近22年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规律与成因
    陈婷
    梁四海
    钱开铸
    万力
    [J]. 地学前缘, 2008, 15 (06) : 323 - 331
  • [3]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
    朱文泉
    潘耀忠
    阳小琼
    宋国宝
    [J]. 科学通报, 2007, (21) : 2535 - 2541
  • [4]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气臭氧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
    郭世昌
    常有礼
    张利娜
    [J]. 大气科学, 2007, (03) : 418 - 424
  • [5] 用小波系数谱方法分析湍流湿度脉动的相干结构
    全利红
    胡非
    程雪玲
    [J]. 大气科学, 2007, (01) : 57 - 63
  • [6]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杨元合
    朴世龙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1) : 1 - 8
  • [7] 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效应
    莫申国
    张百平
    程维明
    谭娅
    肖飞
    武红智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2) : 88 - 96
  • [8]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韦志刚
    黄荣辉
    董文杰
    不详
    [J]. 大气科学 , 2003, (02) : 157 - 170
  • [9] 1982~1999年青藏高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朴世龙
    方精云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3) : 373 - 380
  • [10]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王根绪
    李琪
    程国栋
    沈永平
    [J]. 冰川冻土, 2001, (04) : 346 -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