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3
作者
蒋燕
巨容
机构
[1]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血小板; 动态变化;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新生儿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小板动态变化与感染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确诊的142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以是否合并重度休克将患儿分为2组:病情严重组(64例)和病情轻微组(78例),分析其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以及血小板减少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42例患儿中,病情危重组和病情轻微组其在性别、胎龄、发病日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减少68/142例,血小板减少发生率47.8%,其64例为危重组,4例为轻微组;13/142例死亡,病死率为9.2%,其中死亡者均为危重组;病情严重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病情轻微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情严重组中死亡组与存活组的血小板的动态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患儿血小板输注治疗并不能降低死亡率。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可以及时反映其病情和预后,是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监测的一个可靠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96 / 4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Platelet count and neonatal sepsis:a highprevalence of Enterobacter spp. Torkaman M,Afsharpaiman SH,Hoseini MJ,Moradi M,MazraatiA,Amirsalari S,et al.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 . 2009
[2]   新生儿败血症并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分析 [J].
陈中慧 ;
陈恒 .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5) :69-70
[3]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的研究与疾病附视频 [J].
杨颖 ;
罗晖 .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8, (06) :627-631
[4]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
余加林 ;
吴仕孝 .
中华儿科杂志, 2003, (12) :19-21
[5]   血小板输注指南 [J].
P.Kelsey ;
朱立苇 ;
杨劲 ;
郑小凡 .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 (05) :459-466
[6]   静注中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疗效观察 [J].
郑立 ;
袁颖 ;
姜伟 .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3, (02) :45-46
[7]   血小板在危重病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监测中的意义 [J].
汤大明 ;
张红金 ;
景炳文 ;
陈德昌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 (01) :35-37
[8]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J]. 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07)
[9]  
Neonatal gut barrier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role of endotoxin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sepsis an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J] . Renu Sharma,Joseph J. Tepas,Mark L. Hudak,Daniel L. Mollitt,Peter S. Wludyka,Ru-Jeng Teng,Bangalore R. Premachandra. &nbsp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 2007 (3)
[10]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Findings in 346 patients. Spero,JA,Lewis,JH,Hasiba,U.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