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繁昌早更新世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及其哺乳动物群

被引:16
作者
金昌柱
郑龙亭
董为
刘金毅
徐钦琦
韩立刚
郑家坚
魏光飚
汪发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2] 安徽省博物馆!合肥
[3]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肥
[4] 中国科学院古脊
关键词
安徽繁昌; 早更新世早期; 古人类文化遗址; 动物群;
D O I
10.16359/j.cnki.cn11-1963/q.2000.03.002
中图分类号
Q91 [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1998年 ,在安徽繁昌县癞痢山发现了两处洞穴、裂隙堆积。在随后两年中对其中之一的人字洞进行了系统发掘 ,采集到一定数量的石制品、骨制品和属种丰富、生态习性多样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人字洞发育于三叠纪灰岩中 ,洞穴堆积物厚约 30米 ,可分为上下两个堆积单元 ,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遗物主要产于上堆积单元。经初步研究 ,人字洞动物群包含 67种哺乳动物 ,与我国南、北方第四纪早期的其它主要动物群相比 ,其绝灭属、种比例更高 ,动物群中主要属种的形态特征更原始 ,然而该动物群中真马 ( Equus)的出现 ,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这一动物群具有浓郁的北方色彩 ,显示出更新世初期我国境内有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 ,促使北方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徒 ,在长江以南形成东洋界和古北界动物地理区系交错带的过渡区动物群。人字洞动物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第四纪早期动物群的特征和动物地理区系演化及古气候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98+257 +257-25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亚洲季风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两极冰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时代耦合性 [J].
刘东生 ;
郑绵平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194-204
[2]   重论真马(Equus属)首次出现可作为第四纪下限的标志附视频 [J].
邓涛 ;
薛祥煦 .
地层学杂志, 1997, (02) :31-38
[3]   中国新生代哺乳动物区系演变 [J].
童永生 ;
郑绍华 ;
邱铸鼎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6, (03) :215-221
[4]   中国新生代哺乳动物分期 [J].
童永生 ;
郑绍华 ;
邱铸鼎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5, (04) :290-306
[5]  
华南巨猿动物群的划分问题.[J].计宏祥.地层学杂志.1990, 01
[6]   华北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的进化事件及其与欧美的对比 [J].
徐钦琦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9, (02) :117-127
[7]   山西静乐上新世小哺乳动物群及静乐组的时代讨论 [J].
周晓元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8, (03) :181-194+241
[8]   陕西大荔一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 [J].
汪洪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8, (01) :59-72+85
[9]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地理分布与划分 [J].
计宏祥 .
地层学杂志, 1987, (02) :91-102
[10]   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小哺乳动物化石 [J].
蔡保全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7, (02) :12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