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凹陷石港断层构造演化及油气聚集特征

被引:29
作者
能源 [1 ]
漆家福 [1 ]
张春峰 [2 ]
杨立干 [2 ]
张克鑫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3] 中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
关键词
金湖凹陷; 石港断层; 晚白垩世—新生代; 构造演化; 伸展与走滑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石港断层位于金湖凹陷中部,是凹陷内的主要断裂带,具有复杂的结构及演化过程。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及断层的定量解析,分析了石港断层带在晚白垩世—新生代时期的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并讨论了断层伸展与走滑性质的转变及其分段特征。研究表明:自晚白垩世—新生代石港断层经历了凹陷内次级正断层、控制次凹的边界正断层到右旋走滑正断层的演化过程;平面上石港断层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由北向南断层性质发生走滑—扭张—张扭—正断层的转变;断层的分段特征受基底先存断层的影响,断层性质的转化则反映了区域应力场方向的改变。在伸展与走滑作用的共同影响下,石港断裂带内聚集了丰富的油气。
引用
收藏
页码:667 / 671+677 +6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J].
孙永河 ;
漆家福 ;
吕延防 ;
韩华君 .
石油学报, 2008, (05) :669-675
[2]   苏北盆地卞闵杨油田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邱旭明 ;
严元锋 ;
唐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5) :615-620
[3]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原型盆地分析附视频 [J].
舒良树 ;
王博 ;
王良书 ;
何光玉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4) :534-543
[4]   中国盆地形成的三大活动构造历史阶段 [J].
徐旭辉 ;
高长林 ;
黄泽光 ;
范小林 ;
刘光祥 ;
周小进 ;
翟常博 ;
单翔麟 ;
吉让寿 ;
秦德余 ;
张渝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155-162
[5]   苏北盆地走滑断层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J].
刘玉瑞 ;
刘启东 ;
杨小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3) :279-283+293
[6]   苏北盆地扭动构造油气藏 [J].
邱旭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26-29
[7]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J].
漆家福 .
中国地质, 2004, (01) :15-22
[8]   扭动作用在苏北盆地构造体系中的表现及其意义 [J].
邱旭明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2) :5-7+6
[9]   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J].
陈安定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4) :408-418
[10]   渤海莱州湾走滑拉分凹陷的构造研究及其石油勘探意义 [J].
蔡东升 ;
罗毓晖 ;
姚长华 .
石油学报, 2001, (02) :19-2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