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内和种群间小拟南芥植株营养含量的变化及协变格局研究

被引:5
作者
刘彤
李学禹
向其柏
任丽彤
潘志斌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 石河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3] 石河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南京 石河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
[4] 新疆石河子
[5] 南京
关键词
小拟南芥; 植株营养含量; 可塑性; 生理整合; 共同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以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近缘种小拟南芥(A.pumila)为试材,研究了新疆玛河流域6个种群内和种群间植株N、P、K、Na、Ca、Mg、Fe、Zn、Cu、Mn含量的变化格局。发现10种元素含量在种群间达到极显著差异,Na、Ca、Mg、Fe、Zn含量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变化较大,是小拟南芥适应异质环境变化较大的一类元素,而N、P、K、Cu、Mn含量在种群内变化较稳定;种群内植株营养成分含量的双重协变数量3~6对,K与Ca、Na,Na与Zn在6个种群内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K与Ca在5个种群中相关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6个种群的植株营养成分含量都是由3个较大载荷构成,占原变量总方差的83.9%~91.4%,K与Ca、Na在5个种群统一表现出相似的整合格局,但共同主成分分析发现种群间营养成分含量协方差矩阵彼此独立,缺乏共性。认为K与Ca、Na的整合性可能是小拟南芥在新疆土壤类型多样条件下广布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整合格局是否是小拟南芥营养元素的普遍整合特点有待在更大尺度下进一步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植物生活史型的多样性及动态分析 [J].
祖元刚 ;
王文杰 ;
杨逢建 ;
于景华 ;
曹建国 ;
赵则海 .
生态学报, 2002, (11) :1811-1818
[2]   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元素分布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J].
何斌 ;
温远光 ;
梁宏温 ;
李志先 ;
刘世荣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5) :518-524
[3]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植物元素含量特征及数量分析 [J].
孔令韶 ;
王其兵 ;
郭柯 .
植物学报, 2001, (05) :534-540
[4]   中国植物分类学中的物种问题 [J].
徐炳声 .
植物分类学报, 1998, (05) :87-97
[5]   新疆呼图壁绿洲外缘的琵琶柴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J].
马茂华 ;
孔令韶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03) :46-53
[6]  
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M]. 科学出版社 , 侯学煜 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