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近缘种小拟南芥(A.pumila)为试材,研究了新疆玛河流域6个种群内和种群间植株N、P、K、Na、Ca、Mg、Fe、Zn、Cu、Mn含量的变化格局。发现10种元素含量在种群间达到极显著差异,Na、Ca、Mg、Fe、Zn含量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变化较大,是小拟南芥适应异质环境变化较大的一类元素,而N、P、K、Cu、Mn含量在种群内变化较稳定;种群内植株营养成分含量的双重协变数量3~6对,K与Ca、Na,Na与Zn在6个种群内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K与Ca在5个种群中相关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6个种群的植株营养成分含量都是由3个较大载荷构成,占原变量总方差的83.9%~91.4%,K与Ca、Na在5个种群统一表现出相似的整合格局,但共同主成分分析发现种群间营养成分含量协方差矩阵彼此独立,缺乏共性。认为K与Ca、Na的整合性可能是小拟南芥在新疆土壤类型多样条件下广布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整合格局是否是小拟南芥营养元素的普遍整合特点有待在更大尺度下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