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10
作者
黄旭晖
王昌俊
机构
[1] 广东省人民医院
关键词
动脉粥样斑块; 中医药防治; 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正>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60%~7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而引起的。这些易于破裂的斑块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在其基础上形成血栓是引起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522 / 1523+1527 +15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调肝导浊中药防治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实验研究 [J].
陆一竹 ;
范英昌 ;
任学军 .
中国医药学报, 2002, (09) :532-533+576
[12]   大黄虫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0例 [J].
陈俊发 .
山东中医杂志, 2001, (06) :331-332
[13]   葛根素注射液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J].
金志泽 ;
马晋云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1, (01) :31-32
[14]   降脂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J].
王亚红 ;
姜洪茹 ;
郭维琴 ;
鲁伟星 ;
王硕仁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03) :52-54
[15]   水蛭和丹参对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张涛 ;
杜兰萍 ;
崔萍 ;
吕树铮 ;
张慧信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03) :159-161
[16]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线粒体内膜体电子质子偶联和氧化磷酸化变化及丹参素的作用 [J].
苏晓华,王孝铭,焦选茂,刘树森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6, (02) :186-189
[17]   抗氧化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J].
张九方,仲肇舒 .
实用老年医学, 1995, (03) :115-116+143
[18]   丹参和钙通道拮抗剂抗LDL氧化作用的对比研究 [J].
吴卫平,匡培根,张小澍,金泽武道,小野寺庚午,大池弥三郎 .
北京医学, 1995, (03) :133-135+193
[19]   丹参铬合剂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 [J].
白娟,孙成全,李应东,李萍,张延英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5, (01) :11-13
[20]   血管通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J].
李静 ;
陈可冀 ;
谭萍萍 ;
李力 ;
陈进益 .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4, (06) :2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