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造山带变泥质岩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19
作者
曾令森
梁凤华
许志琴
戚学祥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变泥质岩; 孔兹岩系; 高喜马拉雅; 特提斯喜马拉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和北喜马拉雅穹隆都发育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泥质岩,岩石组合以富铝质片麻岩类为主,伴生钾质花岗片麻岩、大理岩及基性麻粒岩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主要为较富铝的长石质砂岩和石英岩质砂岩及少量粘土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浅海相沉积环境。这些变泥质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较富集,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稀土总量较高,具有较显著的 Eu 负异常。在变质矿物组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组成等特征上,它们与青藏高原北缘的康西瓦和阿尔金孔兹岩系相似,可能是来源于冈瓦纳大陆边缘的同一套岩石。
引用
收藏
页码:1517 / 152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特提斯喜马拉雅打拉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戚学祥
    曾令森
    孟祥金
    许志琴
    李天福
    [J].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 1501 - 1508
  • [2] 变泥质岩的深熔作用与具铈(Ce)负异常熔体的成因
    曾令森
    Mihai DUCEA
    Jason SALEEBY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05) : 425 - 430
  • [3] 喜马拉雅地体的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年龄记录
    许志琴
    杨经绥
    梁凤华
    戚学祥
    刘福来
    曾令森
    刘敦一
    李海兵
    吴才来
    史仁灯
    陈松永
    [J]. 岩石学报, 2005, (01) : 3 - 14
  • [4] 西昆仑康西瓦加里东期孔兹岩系及地质意义
    许志琴
    戚学祥
    刘福来
    杨经绥
    吴才来
    曾令森
    梁凤华
    [J]. 地质学报, 2004, (06) : 733 - 743
  • [5] 北喜马拉雅萨迦穹窿中苦堆和萨迦淡色花岗岩的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张宏飞
    N.Harris
    R.Parrish
    张利
    赵志丹
    [J]. 科学通报, 2004, (20) : 2090 - 2094
  • [6] 喜马拉雅中段高压麻粒岩变质作用、地球化学与年代学
    季建清
    钟大赉
    宋彪
    朱美妃
    温大任
    [J]. 岩石学报, 2004, (05) : 294 - 311
  • [7] 西昆仑首次发现石榴二辉麻粒岩
    郭坤一
    张传林
    王爱国
    董永观
    [J].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3, (02) : 79 - 81
  • [8] 大陆俯冲作用及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崛起
    许志琴
    杨经绥
    姜枚
    李海兵
    [J]. 地学前缘, 1999, (03) : 139 - 151
  • [9] 阿尔金西段孔兹岩系的发现及岩石学、同位素代学初步研究
    张建新
    张泽明
    许志琴
    崔军文
    杨经绥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4) : 298 - 305
  • [10] 麻山群孔兹岩系主期区域变质作用及演化
    姜继圣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2, (02) : 97 -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