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特提斯喜马拉雅打拉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61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孟祥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打拉花岗岩;
碰撞作用;
锆石 SHRIMP U-Pb 定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打拉花岗岩侵位于也拉香波穹隆边部早古生代浅变质岩中,其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表明,锆石新生边的年龄为44.31±0.36Ma(MSWD=0.69),代表了岩浆侵位时代,锆石内部继承性核的年龄值变化在1943~526Ma 之间,代表了碎屑锆石的年龄,反映出这些继承性锆石核的多种来源。花岗岩中白云母等过铝质矿物的出现、刚玉(C)标准矿物含量>2%、A/CNK>1.1,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上地壳和也拉香波穹隆核部的高级变质岩相似,Th 强烈富集和 Nb 明显亏损等表明该岩体强烈过铝,具 S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其源区可能为喜马拉雅中下地壳岩石。Yb-Ta、(Y+Nb)-Rb、CaO-(TFeO+MgO)和 SiO2-(TFeO/(TFeO+MgO))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该岩体形成于陆陆碰撞环境。结合岩体的锆石SHRIMP 定年结果及岩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打拉花岗岩体侵位于印度与欧亚大陆主碰撞阶段,岩浆的形成与两大陆的碰撞导致地壳缩短加压升温引起喜马拉雅中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是俯冲碰撞带下盘对陆-陆主碰撞作用的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501 / 15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北喜马拉雅穹隆带雅拉香波穹隆的构造组成和运动学特征
[J].
张进江
;
郭磊
;
张波
.
地质科学 ,
2007, (01)
:16-30

张进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郭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张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2]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J].
侯增谦
;
杨竹森
;
徐文艺
;
莫宣学
;
丁林
;
高永丰
;
董方浏
;
李光明
;
曲晓明
;
李光明
;
赵志丹
;
江思宏
;
孟祥金
;
李振清
;
秦克章
;
杨志明
.
矿床地质,
2006, (04)
:337-35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竹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徐文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莫宣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永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董方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光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曲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光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赵志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江思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孟祥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振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志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西藏冈底斯带林周盆地与碰撞过程相关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意义
[J].
王立全
;
朱弟成
;
耿全如
;
廖忠礼
;
潘桂棠
.
科学通报 ,
2006, (16)
:1920-1928

王立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朱弟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耿全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廖忠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潘桂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4]
高喜马拉雅普兰地区东西向韧性拆离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J].
戚学祥
;
许志琴
;
史仁灯
;
陈方远
.
中国地质,
2006, (02)
:291-298

戚学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史仁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陈方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5]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构造背景、时空分布和主要类型
[J].
侯增谦
;
莫宣学
;
杨志明
;
王安建
;
潘桂棠
;
曲晓明
;
聂凤军
.
中国地质,
2006, (02)
:340-351

侯增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莫宣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杨志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安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潘桂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曲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聂凤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6]
冈底斯岩浆带中段岩浆混合作用:来自花岗杂岩的证据
[J].
董国臣
;
莫宣学
;
赵志丹
;
朱弟成
;
王亮亮
;
陈涛
;
李冰
.
岩石学报,
2006, (04)
:835-844

董国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莫宣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志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弟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亮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7]
喜马拉雅地体的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年龄记录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梁凤华
;
戚学祥
;
刘福来
;
曾令森
;
刘敦一
;
李海兵
;
吴才来
;
史仁灯
;
陈松永
.
岩石学报,
2005, (01)
:3-14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杨经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梁凤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戚学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刘福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曾令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刘敦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吴才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史仁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陈松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8]
西藏南部康马岩体岩石类型及其同位素测年
[J].
刘文灿
;
王瑜
;
张祥信
;
李惠民
;
周志广
;
赵兴国
.
地学前缘,
2004, (04)
:491-501

刘文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天津,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祥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天津,北京,北京

李惠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天津,北京,北京

周志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天津,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9]
西藏南部羊应乡后碰撞火山岩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周肃
;
莫宣学
;
赵志丹
;
邱瑞照
;
张双全
;
郭铁鹰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2)
:46-53

周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学实验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武汉

莫宣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学实验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武汉

赵志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学实验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武汉

邱瑞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学实验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武汉

张双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学实验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武汉

郭铁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学实验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武汉
[10]
北喜马拉雅萨迦穹窿中苦堆和萨迦淡色花岗岩的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张宏飞
;
N.Harris
;
R.Parrish
;
张利
;
赵志丹
.
科学通报,
2004, (20)
:2090-2094

张宏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N.Harris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R.Parris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张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赵志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