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优先序省际差异及跨区域财政转移机制——基于耕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实证分析

被引:29
作者
曹瑞芬 [1 ]
张安录 [1 ]
万珂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2] 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城市发展分中心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 转移支付; 生态足迹; 生态服务价值; 优先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812.45 [财政支出];
学科分类号
0903 ; 020203 ;
摘要
耕地资源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在我国整个生态系统的维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耕地资源的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调动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补偿款的确定是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关键环节。本文以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并结合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优先序,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耕地盈余区,确定了耕地保护补偿面积;并在此基础上,以单位面积耕地的非市场价值为补偿标准,测算了各区域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转移支付额。结果表明:1全国共有6个耕地赤字区、7个耕地平衡区、18个耕地盈余区。26个支付区的支付款总计405.290亿元,其中,赤字量最大的上海市需要支付高达130.703亿元的补偿款;18个受偿区的受偿款总计207.286亿元,其中,盈余面积最大的黑龙江省可以获取高达28.737亿元的补偿款。3转移支付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各支付区的支付额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较低,约为1.5%-6.8%,均在政府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研究成果能为均衡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依据,对于我国耕地保护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21]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区域经济补偿标准测算 [J].
吴泽斌 ;
刘卫东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12) :2076-2086
[22]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Wackernagel M, Rees WE. Gabriela Island, Canada . 1996
[23]   湖北省农地资源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基于对农地社会与生态之功能和价值分类的分析 [J].
宋敏 ;
张安录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9, (04) :314-319
[24]   不同粮食分区间的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机制研究 [J].
朱新华 ;
曲福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148-153
[25]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J].
张效军 ;
欧名豪 ;
高艳梅 .
中国软科学, 2007, (12) :47-55
[26]   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 [J].
蔡运龙 ;
霍雅勤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84-1092
[27]   中国区域耕地赤字/盈余预测 [J].
张效军 ;
欧名豪 ;
李景刚 ;
刘宏鲲 .
经济学家, 2006, (03) :41-48
[28]   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J].
陈敏 ;
张丽君 ;
王如松 ;
怀保光 .
资源科学, 2005, (06) :132-139
[29]   九寨沟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梁玥琳 ;
李娜 ;
刘泽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735-744
[3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持续性评估 [J].
杨振 ;
牛叔文 ;
常慧丽 ;
刘正广 .
经济地理, 2005, (04) :54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