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固沙植被对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长期影响

被引:82
作者
李新荣
肖洪浪
刘立超
张景光
王新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固沙植被; 生物多样性; 生态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始建于1956年,46 a来不仅确保了包兰铁路沙漠地段的畅通无阻,而且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干旱沙漠地区交通干线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的成功模式。长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人工固沙植被建立4~5 a后,沙丘表面物理结构初步得到稳定,并由大气降尘形成的无机土壤结皮逐渐演变形成土壤微生物结皮。荒漠藻类、苔藓和地衣等隐花植物在结皮层中得到了大量的繁衍:固沙植被建立46 a后出现藻类24种;苔藓仅有5 种,少于天然固定沙丘结皮上的种类,此外,地衣也在植被区发现,这说明固定沙丘景观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相对于流沙区,固沙植被区近地面风速降低了 40%,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60%,其中氮、磷、钾等荒漠生态系统主要限制养分因子及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沙丘表层成土过程明显;土壤水分循环的时空变异驱动了植被的演变,为大量的草本的侵入和定居创造了条件;此外,对鸟类、昆虫和土壤动物及荒漠动物的生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6 a后,固沙植被区共有鸟类 28 种,昆虫 50 种,动物 23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使原有的相对单一的固沙植被演变成一个结构、组成和功能相对复杂的荒漠生态系统。沙坡头地区生态环境在人为促进下的恢复为我国西部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宁夏沙坡头荒漠生态环境鸟类季节性消长研究
    张迎梅
    包新康
    虞闰六
    李新荣
    [J]. 中国沙漠, 2002, (06) : 19 - 22
  • [2]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的消长
    刘迺发
    黄族豪
    吴洪斌
    刘荣国
    郝耀明
    [J]. 生物多样性, 2002, (02) : 156 - 162
  • [3] 沙坡头地区固沙植被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李新荣
    马凤云
    龙立群
    贾晓红
    [J]. 中国沙漠, 2001, (03) : 3 - 8
  • [4] 沙坡头地区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与生物类群的繁衍
    刘家琼
    石庆辉
    李玉俊
    [J]. 生物多样性, 1996, (02) : 27 - 31
  • [5] 沙坡头昆虫区系初步研究
    孙宏义
    [J]. 中国沙漠, 1989, (02) : 74 - 84
  • [6]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年报[M].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家琼主编, 1993
  • [7]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流沙治理研究[M]. 宁夏人民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沙漠科学研究站编著, 1980
  • [8] Long‐Term Ecosystem Effects of Sand‐Binding Vegetation in the Tengger Desert, Northern China[J] . Xin‐Rong Li,Hong‐Lang Xiao,Jing‐Guang Zhang,Xin‐Ping Wang.Restoration Ecology . 2004 (3)
  • [9] The effects of sand stabilization and revegetation on cryptogam species diversity and soil fertility in the Tengger Desert, Northern China[J] . X-R Li,H-Y Zhou,X-P Wang,Y-G. Zhu,P J O’Conner.Plant and Soil . 2003 (2)
  • [10] Ecological Resilience, Biodiversity, and Scale[J] . Garry Peterson,Craig R. Allen,C. S. Holling.Ecosystems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