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扶杨储层油气优势运移通道

被引:8
作者
姜福杰 [1 ,2 ]
庞雄奇 [1 ,2 ]
柳广弟 [1 ,2 ]
姜振学 [1 ,2 ]
姜文利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油气运移; 优势通道; 松辽盆地; 滨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勘探方向和目标不明,亟需开展油气运移方向的研究。通过对滨北地区影响油气运移方向的地质因素的分析,确定了盖层底面构造形态、砂体、断裂及水动力4种主控因素。通过对每种主控因素与油气运移方向相互关系的系统分析,采用单因素叠加和多信息叠合的方法分别定性和定量地预测了滨北地区扶杨储层的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结果表明,滨北地区扶杨储层主要发育两个优势通道方向,分别为自三肇凹陷北端沿绥棱背斜带向东北方向和自克山—依龙背斜带南部向其东北方向。这两个优势运移通道方向所指示的区域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而通道上的圈闭则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112 / 1116+1125 +11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济阳坳陷临南洼陷油气运聚方向与分布规律 [J].
刘惠民 .
现代地质, 2009, 23 (05) :894-901
[2]   断裂对辽河西部凹陷大洼油田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J].
高先志 ;
李建海 ;
邹志文 ;
刘峰 .
现代地质, 2008, (04) :613-618
[3]   油气运移基础理论与油气勘探 [J].
李明诚 .
地球科学, 2004, (04) :379-383
[4]   油气运聚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J].
罗晓容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337-346
[5]   有效运聚通道的提出与确定初探 [J].
王震亮 ;
陈荷立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9, (01) :73-77
[6]   有机包裹体在生油盆地研究中的应用 [J].
郑有业 ;
李晓菊 ;
马丽娟 ;
林松辉 .
地学前缘, 1998, (02) :156-162
[7]   油气成藏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 [J].
李明诚 ;
李伟 ;
蔡峰 ;
孙大明 .
石油学报, 1997, (02) :44-51
[8]   三肇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移形式及供油气单元特征 [J].
姜振学,付广 .
天然气工业, 1994, (06) :24-27+94
[9]   关于断层在断陷盆地中对油气运聚作用的几点认识 [J].
张文华 .
现代地质, 1994, (02) :194-197
[10]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明诚编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