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林洪鑫 [1 ]
肖运萍 [1 ]
刘方平 [2 ]
才硕 [2 ]
刘仁根 [1 ]
许亚群 [2 ]
袁展汽 [1 ]
汪瑞清 [1 ]
时红 [2 ]
机构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关键词
水分管理; 氮肥运筹; 超级早稻“两优287”; 产量; 氮素吸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间歇式灌溉与常规淹灌的水分管理模式,结合不同氮肥水平及施用方式的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以期为双季早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间歇式灌溉的产量、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以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较高,常规淹灌以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的较高,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最高。采用间歇式灌溉可确保适宜的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促进生育后期的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提高叶片的氮转运量及比例、氮转运贡献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100 kg籽粒需氮量。试验中不同组合模式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更优,适合用于实际生产。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J].
孙永健 ;
孙园园 ;
刘树金 ;
杨志远 ;
程洪彪 ;
贾现文 ;
马均 .
作物学报, 2011, 37 (12) :2221-2232
[2]   水稻氮肥精确后移及其机制 [J].
张洪程 ;
吴桂成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高辉 ;
魏海燕 ;
吕修涛 ;
万靓军 ;
黄银忠 .
作物学报, 2011, 37 (10) :1837-1851
[3]   双季水稻精确施氮参数的确定与验证 [J].
陈爱忠 ;
潘晓华 ;
吴建富 ;
石庆华 ;
杨上勤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3 (01) :6-12
[4]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J].
林洪鑫 ;
潘晓华 ;
石庆华 ;
彭春瑞 ;
吴建富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1) :22-28
[5]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J].
林洪鑫 ;
潘晓华 ;
石庆华 ;
彭春瑞 ;
吴建富 ;
雷享亮 .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 (01) :79-85
[6]   水稻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的初步研究 [J].
殷春渊 ;
张洪程 ;
张庆 ;
魏海燕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马群 ;
李敏 ;
李国业 .
作物学报, 2010, 36 (08) :1342-1354
[7]   利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J].
张德军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06) :52-56
[8]   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J].
杨树明 ;
曾亚文 ;
张浩 ;
和忠 ;
普晓英 ;
杜娟 .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05) :1363-1366
[9]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原因 [J].
刘立军 ;
杨立年 ;
孙小淋 ;
王志琴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09, 35 (09) :1672-1680
[10]   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刘立军 ;
薛亚光 ;
孙小淋 ;
王志琴 ;
杨建昌 .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3) :28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