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地区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及储层预测

被引:15
作者
纪友亮
周勇
王改为
路琳琳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层序模式; 沉积体系;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 层序地层学; 古生界; 下扬子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方法为指导,以野外露头资料为主,综合应用钻井、测井等资料对下扬子地区古生代海相地层进行了研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识别出代表四种类型层序边界的不整合面,即隆升侵蚀型不整合、海侵上超型不整合、水下侵蚀型不整合和暴露侵蚀型不整合。此外,还识别出4种类型的凝缩段,即震旦系的煤层,志留系、石炭系高骊山组的页岩,奥陶系的薄层白云岩以及石炭系的薄层灰岩。根据这些界面标志,共划分出11个二级层序,建立了下扬子区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根据下扬子地区古生界野外露头剖面所确定的岩性、岩相、沉积构造等沉积标志特征,确定了下扬子地区古生界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即大陆沉积体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和海洋沉积体系。最后结合区域性大地构造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本区的盆地性质及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建立了研究区震旦纪—晚奥陶世、泥盆世和石炭纪两坳夹一隆型的克拉通盆地层序模式、晚奥陶世末到晚志留世的前陆盆地层序模式和中、晚奥陶世、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层序模式,总结了其各自的层序发育特征,明确了研究区不同类型背景的层序的储层的发育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724 / 732+786 +7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姜在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5) :535-541+514
[2]   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 [J].
林畅松 .
沉积学报, 2009, 27 (05) :849-862
[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中的问题探析 [J].
邓宏文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5) :471-480
[4]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J].
董桂玉 ;
陈洪德 ;
何幼斌 ;
秦志勇 ;
罗进雄 ;
辛长静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9) :931-939
[5]  
The control of syndepositional faulting on the Eogene sedimentary basin fills of the Dongying and Zhanhua sags, Bohai Bay Basin[J]. LIN Changsong1, ZHENG Herong2, REN Jianye1, LIU Jingyan1 & Qiu Yigang1 1. Department of Energy Ge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2.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nstitute, Sino-Petroleum and Chemistry Cooperation, Beijing 100083,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4(09)
[6]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J].
郑荣才 ;
彭军 ;
吴朝容 .
沉积学报, 2001, (02) :249-255
[7]   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J].
邓宏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02) :89-97
[8]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 [J].
纪友亮 ;
张世奇 ;
李红南 .
地质论评, 1994, 40(S1) (S1) :97-104
[9]  
陆相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M]. 地质出版社 , 蔡希源,李思田等著, 2003
[10]  
江苏省岩石地层[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徐学思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