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被引:125
作者
董桂玉 [1 ]
陈洪德 [1 ]
何幼斌 [2 ]
秦志勇 [3 ]
罗进雄 [2 ]
辛长静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混积类型; 控制因素; 混积层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1 [碎屑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研究实例,对混合沉积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混积岩和混积层系重新进行分类和命名;根据混合沉积的定义、成因、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接触关系等因素,按照"沉积事件+剖面结构"的原则,提出了渐变式、突变式和复合式3种成因类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和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2类沉积背景下详细论述了层序格架中混合沉积的发育情况;结合混合沉积本身的特点讨论了混合沉积与油气的关系。最后针对混合沉积研究现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931 / 93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三道坎组混合沉积的生物扰动构造与古地理 [J].
费安玮 ;
刘成林 ;
甘军 ;
张忠涛 .
中国地质, 2004, (04) :347-355
[2]   大港滩海区第三系湖相混积岩的成因与成岩作用特征 [J].
马艳萍 ;
刘立 .
沉积学报, 2003, (04) :607-613
[3]   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 [J].
郭福生 ;
严兆彬 ;
杜杨松 .
地学前缘, 2003, (03) :68-68
[4]   雪峰古陆边缘上石炭统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沉积 [J].
张雄华 .
地层学杂志, 2003, (01) :54-56+58
[5]   混合沉积和混积岩的讨论 [J].
沙庆安 .
古地理学报, 2001, (03) :63-66
[6]   南海北部大陆架现代礁源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作用 [J].
王国忠 .
古地理学报, 2001, (02) :47-54
[7]   混积岩的分类和成因 [J].
张雄华 .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04) :31-34
[8]   粒滩相与藻坪相沉积——鲁西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剖析 [J].
沙庆安 ;
江茂生 .
沉积学报, 1998, (04) :62-70
[9]   龙门山地区泥盆纪碳酸盐与硅质碎屑的混积相与混积机理 [J].
李祥辉 ;
刘文均 ;
郑荣才 .
岩相古地理, 1997, (03) :1-10
[10]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体系研究进展 [J].
江茂生,沙庆安 .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6) :55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