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再造:新媒体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框架分析

被引:28
作者
李春雷
凌国卿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关键词
新媒体; 突发性事件; 报道框架; 风险再造;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13.16.013
中图分类号
G212 [新闻采访和报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媒体因其技术特性和公众自由参与传播,对突发性事件的既有报道在高风险语境下形成了风险诱发的框架,新媒体本身充满了危险且可能再制造风险。基于此,在媒介化社会里考察群体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并清晰梳理新媒体风险的过程尤显迫切。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还原出新媒体报道框架形成的风险场域,试图层层"削剥"出在框架要素作用下风险生成的内部机制,以此来探究新媒体报道突发性事件后面临的被放大和被制造的风险,分析新媒体风险再造的过程,以期能够助力新媒体匡正报道框架,最终使新媒体传播步入可控轨道以消解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政治弱势心理的泛化与传媒对底层社会的引导策略研究——基于“东明事件”的实证分析 [J].
李春雷 ;
张剑波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 34 (06) :42-46
[2]   论风险社会视域下新媒体对底层社会的关注——基于宜黄事件的实证分析 [J].
李春雷 ;
刘又嘉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1, 30 (05) :27-30
[3]   谣言传播与媒体对群体心理的引导研究——以“潍坊校园砍杀事件”为例 [J].
李春雷 ;
张剑波 .
新闻记者, 2011, (01) :58-61
[4]   论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与媒体报道 [J].
曾庆香 ;
李蔚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 (08) :34-38
[5]   试论传媒在风险社会中的双面性 [J].
刘丹凌 .
社会科学战线, 2010, (05) :145-150
[6]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与经验研究及启示 [J].
卜玉梅 .
学习与实践, 2009, (02) :120-125
[7]   拟态环境下的“媒介化风险”及其预防 [J].
庹继光 .
新闻知识, 2008, (02) :38-40
[8]   新闻传媒在风险社会中的功能定位 [J].
马凌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7, (04) :42-46+95
[9]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J].
赵延东 .
中国科技论坛, 2004, (04) :121-125
[10]   风险沟通与公众理性 [J].
谢晓非 ;
郑蕊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4) :37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