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澎溪河春季水华期p(CO)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0
作者
郭劲松 [1 ]
蒋滔 [1 ]
李哲 [1 ]
陈永柏 [2 ]
孙志禹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关键词
水华; 二氧化碳分压; 偏最小二乘法; 碳源/汇;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1.06.011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在三峡水库澎溪河回水区春季水华连续暴发期间(2010年4月10日至5月25日),对渠马至河口总计5个采样断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水华期间水体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及CO2分压(p(CO2))分层现象明显,表层水体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p(CO2)较低,并且日照充足时,水体为CO2的汇。研究期间表层水体p(CO2)最小值出现在4月25日双江断面,为4.3Pa,吸收通量为-0.28 mmol/(m2.h)。p(CO2)随水深迅速增加,并在10~15m趋于稳定。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表明澎溪河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的生长代谢是控制p(CO2)的关键因素,水温与p(CO2)负相关,但并不构成对p(CO2)的绝对影响。通过引用Ep(CO2)/ADO参数,观测到了澎溪河水体水华暴发的3个阶段,期间澎溪河表层水体经历了从碳汇到碳源最后又回到碳汇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829 / 8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水库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方法综述 [J].
赵炎 ;
曾源 ;
吴炳方 ;
陈永柏 ;
王强 ;
袁超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 (01) :135-146
[2]  
三峡小江回水区蓝藻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J]. 李哲,郭劲松,方芳,高旭,盛金萍,周红,龙曼.环境科学. 2010(02)
[3]   三峡小江回水区段2007年春季水华与营养盐特征 [J].
李哲 ;
方芳 ;
郭劲松 ;
陈杰 ;
张超 ;
田光 .
湖泊科学, 2009, 21 (01) :36-44
[4]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J].
郭劲松 ;
张超 ;
方芳 ;
李哲 ;
陈杰 ;
田光 .
科技导报, 2008, (17) :70-75
[5]   洪家渡水库溶解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扩散通量 [J].
喻元秀 ;
刘丛强 ;
汪福顺 ;
王宝利 ;
王仕禄 ;
刘芳 .
生态学杂志, 2008, (07) :1193-1199
[6]   红枫湖夏季分层期间pCO分布规律的研究 [J].
吕迎春 ;
刘丛强 ;
王仕禄 ;
徐刚 .
水科学进展, 2008, (01) :106-110
[7]   贵州喀斯特水库红枫湖、百花湖p(CO)季节变化研究 [J].
吕迎春 ;
刘丛强 ;
王仕禄 ;
徐刚 ;
刘芳 .
环境科学, 2007, (12) :2674-2681
[8]  
Annual follow-up of gross diffusive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emissions from a boreal reservoir and two nearby lakes in Québec, Canada[J] . Demarty M.,Bastien J.,Tremblay A..Biogeosciences . 2011 (80)
[9]  
Plumbing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Integrating Inland Waters into the Terrestrial Carbon Budget[J] . J. J. Cole,Y. T. Prairie,N. F. Caraco,W. H. McDowell,L. J. Tranvik,R. G. Striegl,C. M. Duarte,P. Kortelainen,J. A. Downing,J. J. Middelburg,J. Melack.Ecosystems . 2007 (1)
[10]   Sources of carbon dioxide supersaturation in clearwater and humic lakes in northern Sweden [J].
Jonsson, A ;
Karlsson, J ;
Jansson, M .
ECOSYSTEMS, 2003, 6 (03) :22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