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福祉研究进展——基于可持续科学视角

被引:68
作者
黄甘霖 [1 ,2 ]
姜亚琼 [1 ,3 ]
刘志锋 [1 ,2 ]
聂梅 [4 ]
刘阳 [1 ,3 ]
李经纬 [1 ,3 ]
鲍宇阳 [3 ]
王玉海 [4 ]
邬建国 [1 ,2 ,5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人与环境系统可持续研究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4]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人类福祉; 生态系统服务; 可持续科学; 客观福祉; 主观福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类福祉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一并成为可持续科学的核心概念,发展迅速。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经济指标无法恰当地评估人类福祉,经济发展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手段,而提高人类福祉才是其核心所在。人类福祉研究为评估个人福祉和国家社会的群体福祉提供概念框架和测量方法,服务于政府决策。自2005年联合国组织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明确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以来,人类福祉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可持续科学的视角对人类福祉开展研究。与国际同行的工作相比,我国人类福祉研究集中于可持续科学视角下对福祉的定量化评估,而各学科之间,尤其是自然科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相对较少。回顾了人类福祉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可持续科学视角下的新进展,具体包括:客观福祉,主观福祉,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最后,讨论了人类福祉研究的主要议题,以及我国人类福祉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7519 / 75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 [J].
邬建国 ;
何春阳 ;
张庆云 ;
于德永 ;
黄甘霖 ;
黄庆旭 .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12) :1315-1324
[2]   基于空间与区域视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地理学框架 [J].
李双成 ;
王珏 ;
朱文博 ;
张津 ;
刘娅 ;
高阳 ;
王阳 ;
李琰 .
地理学报, 2014, 69 (11) :1628-1639
[3]   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党云晓 ;
张文忠 ;
余建辉 ;
谌丽 ;
湛东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10) :1312-1321
[4]   基于环境指数的人类发展水平的应用研究 [J].
杨湘豫 ;
陈靓 ;
许知行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 35 (05) :127-130
[5]   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 [J].
李晓西 ;
刘一萌 ;
宋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6) :69-95+207
[6]   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夏伦 .
统计与决策, 2014, (09) :93-96
[7]   青海湖流域人类福祉认知及综合评价 [J].
蔡国英 ;
尹小娟 ;
赵继荣 .
冰川冻土, 2014, 36 (02) :469-478
[8]   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J].
徐映梅 ;
夏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2) :12-19+158
[9]   内蒙古草原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动态变化——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 [J].
代光烁 ;
娜日苏 ;
董孝斌 ;
余宝花 .
生态学报, 2014, 34 (09) :2422-2430
[10]  
什么是可持续性科学?[J]. 邬建国,郭晓川,杨稢,钱贵霞,牛建明,梁存柱,张庆,李昂.应用生态学报.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