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高粱生产要素特征、成本及能源效率分析

被引:17
作者
韩立朴 [1 ]
马凤娇 [1 ,2 ]
谢光辉 [3 ]
刘金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
关键词
甜高粱; 生产技术; 生产成本; 因子分析; 能量投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6.5 [芦粟(糖高粱)];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总结我国甜高粱品种、生产技术以及不同区域生产成本和能源效率的差异,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间调查,采用数值描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现有甜高粱品种的特性、生产技术以及对冷凉地区(内蒙)、干旱地区(新疆)和盐碱地区(山东)的生产成本和能源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品种生育期113~130d,锤度9.0%~16.0%,鲜秸秆产量31.2~64.7t/hm2,株高223.1~312.7cm,茎粗1.48~1.89cm,籽粒产量在2.07~3.39t/hm2之间。籽粒、秸秆产量和锤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1%、50.5%和41.9%。耕作、灌溉、施肥、除分蘖、施用农药和防止倒伏等农艺措施都会对甜高粱的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对生产成本的因子分析结果为:其KMO值为0.84,Bartlett球型检验值(P<0.01)14 970;旋转后3个公共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是48.18%、41.66%和6.78%,累积贡献率为96.61%;综合得分内蒙(-15.22)最好。利用茎秆生产无水乙醇原料耗能2.7×103~7.4×103 MJ/t,综合利用后耗能1.4×103~3.9×103 MJ/t。能量产投比分别为4.0~10.9和7.6~20.7。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从经济成本和能源效率上可行,各生产要素中人工投入对成本、生产资料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大。因子分析综合评价认为各要素成本在区域之间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区域平衡机械和人工投入对成本和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我国的能源忧思 [J].
石元春 .
陕西电力, 2012, 40 (04) :1-6
[2]   基于能源利用的高粱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J].
韩东倩 ;
韩立朴 ;
薛帅 ;
尤明山 ;
谢光辉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7 (01) :26-32
[3]   甜高粱茎秆固态发酵制取燃料乙醇中试项目能耗分析 [J].
梅晓岩 ;
刘荣厚 ;
曹卫星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4) :194-198
[4]   8个甜高粱品种在西宁地区的比较试验 [J].
冯海生 ;
李春喜 ;
白生贵 ;
彭中山 ;
李永仁 .
草业科学, 2012, (01) :97-100
[5]   不同储藏条件下甜高粱茎秆汁液糖度变化规律研究 [J].
王海莲 ;
张华文 ;
杨延兵 ;
秦岭 ;
管延安 .
华北农学报, 2011, 26(S2) (S2) :56-59
[6]   甜高粱茎秆不同储藏方式的比较研究 [J].
谢双平 ;
王晓东 ;
曹珺 ;
王维平 ;
齐小宝 ;
陈勇 ;
韦俊 .
酿酒科技, 2011, (12) :98-100
[7]   不同地域气象条件对甜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 [J].
严洪冬 ;
焦少杰 ;
王黎明 ;
姜艳喜 ;
苏德峰 ;
孙广全 .
中国种业, 2011, (12) :40-42
[8]   气象条件对甜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 [J].
严洪冬 ;
焦少杰 ;
王黎明 ;
姜艳喜 ;
苏德峰 ;
孙广全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11) :7-9
[9]   高产高糖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J].
郭建富 ;
叶凯 ;
冯国郡 ;
涂振东 ;
朱敏 .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48 (08) :1411-1417
[10]   甜高粱收获机割台的设计与试验 [J].
杨海 ;
李晓华 ;
冯小川 ;
王俊发 .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9 (04) :58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