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糜署岭岩浆带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18
作者
李永军
谢其山
栾新东
李注苍
杨俊泉
毕明波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关键词
西秦岭; 糜暑岭岩浆带; 岩浆混合; 黄渚关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糜暑岭岩浆带分布于西秦岭黄渚关 EW 向深大断裂带中,由 2 类岩石组成.酸性端元以草关、董河岩体为代表,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石英闪长岩-辉长闪长岩组合;基性端元以挖泉山岩体为代表,岩性为细粒辉长岩;而糜暑岭、黄渚关岩体则是 2 类岩浆的强烈混合产物.不仅大量的岩石学资料佐证了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而且主岩与其混合作用形成的包体具有一致的同位素年龄,主岩中钾长石中的 Pb 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幔源性质,因而是一个与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带.这为确定区域性构造边界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也为探讨本区中生代壳幔混合作用和地壳增生提供了新的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374 / 3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西秦岭三叠纪沉积盆地演化 [J].
李永军 ;
赵仁夫 ;
刘志武 ;
董俊刚 .
中国地质, 2003, (03) :268-273
[2]   花岗岩地球动力学研究展望 [J].
李永军 ;
付国民 ;
刘志武 ;
李金保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1, (04) :7-10
[3]   花岗岩类I型S型分类在造山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西秦岭地区为例 [J].
李永军 ;
刘志武 ;
付国民 ;
李金保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2, (02) :1-7
[4]   花岗岩混合成因研究及大陆动力学意义 [J].
王涛 .
岩石学报, 2000, (02) :161-168
[5]   西秦岭糜署岭岩体镁铁质微粒包体的特征及成因 [J].
李永军 ;
王冉 ;
李注苍 ;
刘志武 ;
李金保 .
地质通报, 2003, (07) :506-511
[6]   西秦岭元古界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张传林 ;
杨瑞东 ;
朱立华 ;
金章东 ;
杨志华 .
地层学杂志, 1999, (03) :53-58
[7]   西秦岭东段侵入岩的构造成因类型 [J].
李永军 ;
霍福臣 .
甘肃地质学报, 1996, (01) :32-42+46+31
[8]   西秦岭岷江流域三叠系的划分 [J].
李永军 .
中国区域地质, 1990, (02) :126-131
[9]  
秦巴及邻区地质-构造特征概论[M]. 地质出版社 , 张二朋等编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