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

被引:8
作者
张延吉 [1 ]
吴凌燕 [2 ]
秦波 [3 ]
机构
[1] 福州大学城乡规划系
[2]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系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 DO指数; 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摘要
生产性服务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对其空间集聚状况的研究仍较为薄弱,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离散平面的集聚测度方法则存在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为此,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 DO指数,探究北京市域范围内三位数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就业分布表现出多种类型,但大多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尤其是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显著集聚。(2)各类行业在不同尺度的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和就业均在小尺度上呈高度集聚的空间格局;而在大尺度上,企业与就业的行业集聚程度排名并不吻合。(3)相较于劳动力池、资源禀赋等因素,知识溢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具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小尺度内更为明显。这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需要以紧凑的空间为载体来促进人际交流并传播缄默知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J].
李佳洺 ;
张文忠 ;
李业锦 ;
杨勋凤 ;
余建辉 .
地理研究, 2016, 35 (01) :95-107
[2]  
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Using Distance-based Approach in Beijing, China[J]. LI Jiaming,ZHANG Wenzhong,YU Jianhui,CHEN Hongxi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5(06)
[4]   产业集聚的测度及其动态变化——基于北京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 [J].
袁海红 ;
张华 ;
曾洪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9) :38-50
[5]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与生态位适宜度研究 [J].
吉亚辉 ;
段荣荣 .
中国科技论坛, 2014, (08) :49-54
[6]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制与耦合悖论分析——来自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的经验证据 [J].
吴福象 ;
曹璐 .
产业经济研究, 2014, (04) :13-21
[7]   中国服务业集群测度——基于2005~2011年全国八大经济区域统计数据 [J].
王治 ;
倪梦杰 .
工业技术经济, 2014, 33 (06) :121-130
[8]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适度性评价——基于北京市主要城区对比研究 [J].
李芳芳 ;
张晓涛 ;
李晓璐 .
城市发展研究, 2013, 20 (11) :119-124
[9]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集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及两产业耦合关联的实证研究 [J].
沈飞 ;
吴解生 ;
陈寿雨 .
技术经济, 2013, 32 (11) :50-56
[10]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综合测度 [J].
邱灵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13, 32 (01) :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