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新蝶呤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3
作者
吕艳 [1 ]
张毅 [2 ]
李东燕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 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新喋呤; 高敏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D O I
10.13885/j.issn.1000-2812.2008.03.022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新喋呤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57例ACI和29例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发病24 h内、72h、7 d血清新蝶呤及HS-CRP水平,并与正常组32例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ACI组与LI组急性期血清新蝶呤及HS-CRP在发病24 h内升高,72 h达到最高,7 d时呈现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ACI组血清新蝶呤及HS-CRP高于LI组,LI组血清新蝶呤及HS-CRP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患者血清新蝶呤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新蝶呤及HS-CRP呈动态变化趋势,提示ACI的发生是一个免疫炎症过程,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急性脑梗死患者24h不同时点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变化的临床意义 [J].
姚向荣 ;
付学锋 ;
吕云利 ;
赵波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01) :23-25
[2]   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研究 [J].
梁容仙 ;
廖仁昊 ;
胡伟东 ;
王丽杰 .
北京医学, 2007, (09) :571-571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新蝶呤的检测及意义 [J].
程致 ;
谭明灯 ;
张德权 .
中国基层医药, 2006, (02) :235-236
[4]   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 [J].
李焱 ;
程桦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06) :602-604
[5]   联合检测血清新蝶呤和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附102例报告 [J].
宋尚明 ;
朱兴雷 ;
刘同宝 ;
陈良华 ;
唐元升 ;
周生芬 .
新医学, 2005, (04) :196-198
[6]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J].
高建国 ;
周农 ;
翟金霞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 (01) :43-44
[7]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J].
郭毅 ;
周志斌 ;
姜昕 ;
赵宏文 ;
陈实 ;
古坤毅 ;
马可夫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05) :266-268
[8]   新蝶呤和白介素-6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变化 [J].
王育林 ;
惠杰 ;
杨向军 ;
宋建平 ;
刘志华 ;
蒋文平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3, (01) :18-19
[9]   冠状动脉综合征时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的变化 [J].
杨晓云 ;
王琳 ;
汪培华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0, (11) :500-502
[10]   201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J].
郑仕富 ;
孙立 ;
黄健仪 ;
陈超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0, (01) :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