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洲南部夏季风的关系

被引:17
作者
王黎娟 [1 ,2 ]
郭帅宏 [1 ,2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3] 解放军部队气象台
关键词
南亚高压; 中南半岛; 年际变化; 亚洲南部夏季风;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2.01.010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向外长波辐射资料讨论了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洲南部夏季风的关系。发现南亚高压建立偏早年其建立过程时间长,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环流强,建立开始前位于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的反气旋环流中心位置较为偏西;偏晚年南亚高压建立过程时间短,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环流弱,建立开始前西太平洋上空无闭合的反气旋性环流中心。南亚高压建立的早晚与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立发展关系密切,当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立发展较早时,南亚高压建立较早;反之,对流建立发展偏晚时,南亚高压建立偏晚。南亚高压建立早晚年,亚洲南部夏季风的爆发存在明显差异。南亚高压建立偏早年,孟加拉湾东部—中南半岛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建立偏晚年,孟加拉湾东部—中南半岛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晚,因此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早晚对后期亚洲南部夏季风的爆发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J].
刘伯奇 ;
何金海 ;
王黎娟 .
大气科学, 2009, 33 (06) :1319-1332
[2]   中南半岛对流对南海夏季风建立过程的影响 [J].
温敏 ;
何金海 ;
肖子牛 .
大气科学, 2004, (06) :864-875
[3]   苏门答腊地区对流活动及其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 [J].
王黎娟 ;
何金海 ;
管兆勇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4) :451-460
[4]   季节转换期间副热带高压带形态变异及其机制的研究Ⅰ:副热带高压结构的气候学特征 [J].
毛江玉 ;
吴国雄 ;
刘屹岷 .
气象学报, 2002, (04) :400-408
[5]   热力适应、过流、频散和副高 Ⅱ.水平非均匀加热与能量频散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宇如聪 ;
刘新 .
大气科学, 2001, (03) :317-328
[6]   热力适应、过流、频散和副高 I.热力适应和过流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0, (04) :433-446
[7]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高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刘辉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5) :525-538
[8]   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和倾斜涡度发展 [J].
吴国雄 ;
刘还珠 .
气象学报, 1999, (01) :2-16
[9]  
热力强迫下斜压大气的多平衡态与副热带高压.[J].刘四臣;李维亮.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 04
[10]   南亚高压的建立及其迁移的数值模拟研究 [J].
章基嘉 ;
彭永清 ;
钱维宏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4, (02) :192-203